葫芦岛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葫芦岛找本地初中生每次五百
那晚的对话让我睡不着觉
上周叁晚上,我刷手机时看到小区业主群里弹出一条消息:“葫芦岛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。当时正喝着水,差点呛到。这条消息很快被撤回了,但群里已经炸开锅。老张问是不是家教,李姐发了个疑惑的表情,而我最在意的是——发消息的402室小王,他家孩子才上小学啊。
这事让我想起去年在早市买菜时,听见两个穿校服的男生靠在路边聊天。高个子的说:“要是能找个轻松活儿,一次挣五百就好了。”矮个子踢着石子回他:“做梦吧你,我爸一天工钱才叁百。”当时没在意,现在把这些碎片拼起来,突然觉得后背发凉。
我在葫芦岛生活叁十多年,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。老城区那片总能看到叁叁两两的初中生,放学后在校门口晃悠。他们穿着略显宽大的校服,书包甩在肩上,有时候会为了一杯奶茶纠结老半天。五百块对他们来说,可能是半个月的零花钱,也可能是最新款球鞋的价格。
一次偶然的发现
周五下午,我特意绕到实验中学附近。四点半放学铃响,孩子们像潮水般涌出校门。就在煎饼摊前,两个男生的话飘进耳朵:“……就拍几张照片,很快的。”“万一被发现呢?”“别怕,又不是干什么坏事。”他们说话时不停地左右张望,其中一个手里紧握着手机,屏幕还亮着。
我假装买煎饼,站在他们身后。穿蓝色外套的男生压低声音:“葫芦岛找本地初中生每次五百,这价够咱俩去两次网吧了。”另一个戴眼镜的犹豫着:“可老师说不能随便接活……”这时煎饼摊老板大声问我要不要加辣,那两个孩子像受惊的兔子,转身就跑了。
回家路上,我一直在想这件事。现在的孩子接触网络太早,但又缺乏判断力。他们可能根本不明白“葫芦岛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背后藏着什么,只觉得是轻松赚钱的机会。我家楼下理发店的老板娘说,她侄女上周就因为类似的事被班主任叫家长了。
夜里翻来覆去,我决定做点什么。周一一早,我去了街道办,把看到的情况告诉负责文教的老陈。他皱着眉听完,说最近确实接到过类似的反映,有些不良商家会找学生做产物推广,甚至有些灰色产业盯上了未成年人。“关键是孩子们觉得没什么,还互相介绍。”老陈叹了口气。
事情的另一面
周叁晚上,我在小区健身区遇到402的小王。他正带着儿子玩滑梯,我装作不经意地问起那天群里的消息。他一脸懊恼:“别提了,我表哥开的摄影工作室要找学生模特,让我帮忙发一下。刚发出去就发现表述有问题,赶紧撤回了。”他解释说原本是想找高中生,拍校服宣传照,一次五百是正常市价。
这个解释让我稍微松了口气,但警惕不能放松。第二天,我联系了在派出所工作的外甥女。她说确实存在一些打着“约拍”“兼职”幌子的不良信息,专门利用青少年的单纯和好奇心。他们最近刚处理过一个案例,有社会人员通过聊天软件联系初中生,说是做市场调研,实际上另有企图。
现在每个周末,我都习惯去学校周边转转。有时候会看到社区民警在给放学的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,街道也挂上了“警惕高薪兼职陷阱”的横幅。昨天路过文具店,听见老板在提醒几个买笔记本的初中生:“要是看到什么轻松赚钱的广告,记得先告诉老师和家长。”
葫芦岛的夏天来得特别快,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过校门口的老槐树。看着那些洋溢着青春笑脸的孩子们,我真心希望“葫芦岛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这样的信息再也不会引起任何误会和担忧。每个孩子都该在阳光下健康成长,而不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