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春品茶上课群辩辩,宜春茶艺学习交流群辩辩
最近啊,我有个朋友神神秘秘地问我,知不知道咱们宜春有个挺特别的圈子,叫“宜春品茶上课群辩辩”。他说这话时眼睛亮亮的,勾起了我的好奇心。这不就是一群爱喝茶的人凑一块儿嘛,能特别到哪儿去?带着这份好奇,我决定去探个究竟。
说实话,刚进群那会儿,我还有点懵。群里聊的东西,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。我本来以为就是晒晒茶具、说说哪种茶好喝,结果看到的却是“凤凰叁点头的手法怎么做才漂亮”、“如何辨别春茶和夏茶的内质区别”。这哪是随便喝茶呀,这分明是在上课呢!难怪群名叫“上课群”,真是名不虚传。
慢慢地,我潜水看了几天,发现这个群真是个宝库。群里既有喝了半辈子茶的老宜春,也有刚入门啥都不懂的年轻人。一位网名叫“茶翁”的老先生,时不时会发几段语音,慢悠悠地讲他年轻时跑茶山的见闻,怎么通过看、闻、摸来判断茶叶的斤两。他说:“茶这东西啊,你急不得。就像咱们宜春的山水,得静下心来慢慢品。”这些话,在外面那些热闹的短视频里可听不到。
茶香里的烟火气
最让我感到亲切的,是这群里的烟火气。大家聊茶,从来不止于茶本身。比如说到本地的土茶,就会有人分享哪种茶配我们宜春的辣菜最解腻;雨天潮气重,该喝什么茶祛湿;家里来客了,怎么快速泡出一壶不失礼数的好茶。这些问题特别实在,都是我们日常会遇到的事儿。
有个周末,群里一位大姐分享了她的“失败经历”——想学茶艺表演里的“关公巡城”,结果手一抖,茶水洒了一桌,被她老公笑话了好几天。她说完,下面跟了一串“哈哈”和安慰。紧接着,好几个群友都晒出了自己练习时洒水的视频,那种互相打气、分享糗事的氛围,让人觉得特别温暖。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圈子”嘛,一起进步,也一起出洋相。
这种氛围,或许正是“宜春茶艺学习交流群辩辩”能一直这么热闹的原因。它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协会,门槛高得吓人。在这里,你可以是专家,也可以是小白,只要你对茶有那么点儿兴趣,就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。群里定期还会有线上的“斗茶会”,就是大家一起泡同一类茶,然后开视频聊聊各自的感受。这种形式,让学茶变得像朋友聚会一样轻松。
我那朋友后来告诉我,他当初就是在这个群里,学会了怎么给老丈人泡一杯地道的本地茶,把老爷子哄得特别开心。他说,有些知识和人情世故,就像好茶一样,需要慢慢沁润,急是急不来的。想想也是,我们宜春人过日子,不也是这样不紧不慢的嘛。
如今,我也成了群里比较活跃的一员。偶尔有新朋友进来,问一些我当初也问过的问题,我都会耐心地跟他们聊上几句。看着这个“宜春品茶上课群辩辩”里,大家因为一杯茶而熟络起来,交流着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心得,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了。它更像一个线上的老茶馆,大家有空了就进来坐坐,喝杯茶,聊聊天,把日子过得更有滋味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