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城约茶上课,禹城茶约学习交流
禹城约茶上课这事儿,最近在朋友圈里传得挺热闹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,我也纳闷儿——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跟上课扯上关系了?直到上周亲身参与了一次,才发现这真是个新鲜又有趣的体验。
那天下午两点半,我按地址找到城南一家叫“清心茶舍”的地方。推门进去就闻到淡淡的茶香,七八个年轻人正围坐在原木茶桌旁。茶艺师小陈是我们的“老师”,她边温壶边笑着说:“咱们今天这禹城约茶上课,其实就是用喝茶的时间交流学习。”
茶香里的知识分享
第一泡正山小种刚沏好,坐在我对面的小李就打开了话匣子。他是个程序员,最近在研究如何用算法优化外卖配送路线。他掏出手机给我们看实时路径图:“你们看,这个系统能同时计算叁百个骑手的位置……”茶香袅袅中,他讲的配送算法竟意外地好懂。旁边做教师的小王马上联想到:“这个方法能不能用在排课上?”
小陈适时给我们续上第二泡茶,金骏眉的蜜香在空气中散开。这时轮到做设计师的美玲分享,她正在做的社区改造项目遇到了难题——老人觉得新设施太时髦,年轻人又嫌不够现代。她拿出设计草图铺在茶桌上:“要不你们都帮我出出主意?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有人提议增加传统纹样,有人说可以做成模块化设计。茶杯在众人手中传递,思路也跟着活络起来。
这种禹城茶约学习交流最妙的地方,就是特别放松。不像正式会议要正襟危坐,在这儿你可以随时插话,可以端着茶杯踱步思考。说到关键处,有人会突然拍大腿:“等等,让我记一下这个点子!”然后抓起手机飞快打字。小陈偶尔会插话,讲讲正在冲泡的茶叶特点,但更多时候是在我们讨论陷入僵局时,用一句恰到好处的提问把思路引向新方向。
不一样的收获
第叁泡换成生普时,话题已经转到自媒体运营上。做园艺博主的小张苦恼内容同质化严重,我们喝着茶帮她想了好几个创意:拍菜市场里不认识的蔬菜、记录阳台种菜翻车现场……她眼睛越来越亮,直接建了个微信群:“下回我试拍这些题材,你们都得给我提意见啊!”
茶会结束已是黄昏,大家还意犹未尽地站在门口继续聊。我翻看记了四页的笔记,惊讶地发现这叁个多小时里,不仅尝了五种好茶,还收获了编程思路、设计灵感和拍摄创意。这种禹城约茶上课的模式,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惬意的享受。知识像茶汤一样,在轻松的交流中慢慢浸润到心里。
现在每周的禹城茶约学习交流成了我最期待的活动。每次茶席变换主题,参加的人也不同,总能碰撞出新火花。昨天组织者还在群里说,下次要尝试把茶会搬到户外梧桐树下。要是你在禹城街头看见一群人边喝茶边热烈讨论,说不定就是我们呢。这种融合了茶香与知识香的聚会,正悄悄改变着我们学习交流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