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品茶喝茶工作室,共享茶艺工作室
最近路过城南,发现巷子里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地方——合作品茶喝茶工作室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招牌时心里直犯嘀咕,这年头茶室都开始搞共享了?
推门进去就被满屋茶香包围了。老板正在茶台前招待几位年轻人,见我来便笑着招呼:“您随意坐,这儿就像自己家茶室一样。”环顾四周,原木色桌椅错落有致,靠窗的位置还设有半开放的茶席隔间。
当传统茶艺遇上共享理念
“其实很多人想认真喝茶,但又不想在家里置办整套茶具。”老板边烫茶杯边说,“我们这种共享茶艺工作室,就是让爱茶的人能随时过来,用专业的茶器泡茶。”他顺手指向墙边的陈列架,上面整齐摆放着不同材质的盖碗和紫砂壶。
有位常客插话道:“我每周都来两叁次。在这儿不仅能安静品茶,还能遇到志同道合的茶友。”他举了举手中的白瓷杯,“上回还跟邻座学了叁才杯的拿法,这要自己在家琢磨可体会不到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家里那套落灰的茶具。确实,每次想泡茶都得折腾半天,最后往往还是选择了玻璃杯。要是早有这样的共享茶艺工作室,说不定我现在都能泡一手好茶了。
茶香里的相遇
正当我出神时,旁边茶席传来阵阵笑声。原来是几个大学生在体验冷泡茶,他们轮流闻着茶罐,讨论着乌龙茶该用多少度水温。“我们在这合作品茶喝茶工作室做小组作业,”扎马尾的女生解释道,“比咖啡馆安静,茶香还能提神。”
更让我惊讶的是靠里的长桌,两位中年人正在品鉴陈年普洱。穿唐装的那位说:“这茶我存了十年,特意带来和大家分享。”他小心地分茶,“在别处可不敢随便拿出珍藏,但来这里的人都懂茶。”
老板见我好奇便低声说:“常有人带好茶来分享。上周还有位茶艺师在这儿办了小型分享会,大家边喝边聊,直到打烊都舍不得走。”
夜幕降临时,茶室暖黄的灯光格外温馨。我捧着刚泡的正山小种,看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。这杯茶让我想起很多事——小时候爷爷的搪瓷缸里永远泡着酽茶,工作后却再没好好喝过一壶茶。
离开时月亮已经挂上屋檐。老板正在教新来的客人使用电子秤:“凤凰单丛要快出汤,下次你来我教你悬壶高冲。”那种熟稔的语气,仿佛在嘱咐老朋友。
走在回家的巷子里,唇齿间还留着茶香。这种合作品茶喝茶工作室确实巧妙,既留住了茶道的仪式感,又卸下了传统的包袱。或许明天该约老友一起来,他总说想找地方安心聊天,这里再合适不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