沧州学生品茶工作室,沧州学子茶文化交流空间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8:46:36 来源:原创内容

沧州学生品茶工作室,沧州学子茶文化交流空间——这地方我第一次听说时,还以为就是个卖茶叶的小铺子。直到被同学拉着去过一次,才发现这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

记得那是个飘着细雨的下午,我们推开工作室那扇挂着风铃的玻璃门,扑面而来的是清雅的茶香。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围坐在原木茶桌旁,有个扎马尾的女生小心翼翼端着闻香杯,眯着眼睛深吸一口气:“这铁观音的兰花香真绝!”旁边穿格子衬衫的男生接话:“你尝尝我这泡凤凰单丛,那股蜜韵才叫迷人。”

这里不只有茶香

工作室的创办人是个毕业不久的学长,他边烫茶杯边和我们聊天:“刚开始就是想找个地方放自己的茶具,后来发现好多同学都对茶文化感兴趣。”他拿起一把紫砂壶慢慢注入热水,“你们看,这冲泡的过程像不像在跟茶叶对话?每一泡都有不同的滋味变化。”

慢慢地,我成了这里的常客。有个周叁晚上特别难忘——那天本来要讨论小组作业,结果大家聊着聊着,话题就拐到了各自家乡的茶俗。沧州本地的同学说他们家过年必喝茉莉花茶,而福建来的同学则演示起功夫茶的完整流程。那个布满茶渍的茶盘,仿佛成了一个小小的文化地图。

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个沧州学生品茶工作室居然还有“盲品”活动。上个月我们蒙着眼品尝六种龙井,要靠嗅觉和味觉判断等级。我连续把明前茶说成雨前茶,惹得大家笑作一团。但这种体验很奇妙,当你闭上眼睛,味蕾变得格外敏感,连茶汤里若有若无的豆香都能捕捉到。

茶盏里的青春时光

现在每次走过工作室,总能看见有人在里面。有时候是几个学生在安静地写作业,手边放着杯温热的茶;有时候是热烈的讨论,茶壶在众人手中传递,像击鼓传花。那把壶身已经养得发亮的紫砂壶,学长说是毕业的学姐留下的,现在成了公共财产。

前几天碰上大叁的学弟在请教普洱茶的冲泡技巧,学长手把手教他:“水温要高,出汤要快——对,就是这样!你看,茶汤透亮得像红酒。”学弟恍然大悟:“原来之前我都泡成了中药!”这番对话让我想起刚来时的自己。

这个沧州学子茶文化交流空间不知不觉成了校园里特别的存在。它不像图书馆那么安静,也不像食堂那么喧闹,在这里你可以捧着茶杯发呆,也可以和陌生人聊上半天。那些在茶香中度过的时间,仿佛给忙碌的学习生活按下了暂停键。

窗外的梧桐叶子从嫩绿变成金黄,茶室里的面孔也在不断更新。但总有人在下午叁点推开那扇门,总有人小心翼翼地捧起第一杯自己冲泡的茶,总有人在离开时说:“明天我还来。”茶凉了又续,故事一直在继续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