潞西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习茶艺
窗外飘着细雨,潞西中学的教室里却飘起缕缕茶香。这不是什么兴趣班,而是他们每周叁下午的必修课——茶艺课。说来你可能不信,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泡起茶来,那专注的神情比解数学题还认真。
“慢点,手腕再压低些。”李老师轻声指导着穿校服的女孩。女孩小心翼翼地将茶壶倾斜,琥珀色的茶汤顺着壶嘴流成一道细线。坐在她对面的男生忍不住吸了吸鼻子:“这可比碳酸饮料香多了!”教室里响起善意的笑声,连窗台上的绿植仿佛都在茶香中舒展了枝叶。
茶叶里的家乡味
你可能要问,为什么要在中学开茶艺课?这事儿得从潞西的特产说起。我们这儿满山都是茶园,很多学生的家里就是种茶的。但奇怪的是,孩子们天天见茶树,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杯中的茶叶是怎么来的。
记得第一节课上,有个男生盯着茶杯发呆:“我爸妈采了一辈子茶,我还是第一次这么仔细地品茶。”他抿了一口,眼睛突然亮了,“这味道……就像周末回家,妈妈在院子里晾茶叶的香味。”这话让李老师很触动——原来,孩子们不是不爱茶,只是缺少了一个走近它的机会。
现在上课可热闹了。学生们会带来自家炒的茶叶,互相品鉴。上个月还有个女生红着脸拿出她爷爷珍藏的老茶饼,同学们围成一圈,那场面就像在探寻什么宝藏。
说来也怪,自从上了茶艺课,这些孩子和家里人聊天的话题都变多了。有个学生回家主动帮爸爸泡茶,把他爸爸感动得第二天特意来学校道谢。茶这东西啊,不知不觉就把两代人的距离拉近了。
一杯茶的时间
你以为茶艺课就是教泡茶?那可不止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些平时坐不住的孩子,在茶桌前却能安静下来。隔壁班的王老师开玩笑说,周四的数学课要是安排在茶艺课后,连最调皮的学生眼神都格外专注。
有个叫小雯的女生告诉我,她最喜欢注水时的那个时刻:“水流慢慢没过茶叶,看着叶片一片片舒展开,心里特别安静。”她说现在遇到烦心事,就会给自己泡杯茶,等着茶凉的那几分钟里,坏情绪好像也随着热气飘走了。
这让我想起上周那个有趣的画面:几个男生围在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款茶,每个人泡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。他们争得面红耳赤,最后竟然搬出物理课本,研究起水温和茶叶物质溶解的关系。你看看,这不就是活学活用吗?
教室里那把紫砂壶已经用了叁年,壶身被摩挲得发亮。李老师说,每个学生的手温都留在了壶上,就像茶艺课给他们的生活留下的印记——不一定很深,但确实存在。
下课铃响了,孩子们小心地清洗茶具,把桌椅恢复原样。但茶香还萦绕在教室里,混着青春的气息,成了这个春天最特别的记忆。走廊上,两个女生还在讨论着下次要带什么茶叶来;而那个总坐不住的男生,正认真地在本子上记着今天的泡茶心得。你看,有些改变,就像好茶的回甘,悄悄来了,久久不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