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林100元小胡同,虎林百元小巷游
说起虎林100元小胡同,很多人都要会心一笑。这条藏在老城区深处的巷子,如今可成了本地人最爱溜达的地方。
那天下午叁点多,太阳斜斜地照着青石板路,我顺着导航拐进这条不起眼的小巷。巷口摆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,车筐里还放着几把青菜,生活气息扑面而来。往里走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两层小楼,阳台上晾着衣服,偶尔传来炒菜的滋啦声。
百元消费的惊喜
“老板,来碗豆腐脑。”我在巷子中段的小摊前坐下。老板娘利落地舀起雪白的豆腐脑,浇上酱汁,撒上虾皮和葱花。“五块。”她笑着把碗推到我面前。尝一口,豆香浓郁,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。
顺着巷子继续逛,卖糖人的大爷、做棉花糖的阿姨、现烤鸡蛋糕的夫妻店……家家生意都不错。我数了数手里的零钱,二十块钱居然尝了四样小吃。难怪大家都说,在虎林100元小胡同能吃得像个皇帝。
转角遇到个卖手编竹器的小铺,老师傅坐在马扎上,手指翻飞编着竹篮。“这篮子能用十几年。”他头也不抬地说。我挑了个小竹篓,才十五块。旁边来了个老主顾,直接要了叁个,说是给女儿家带的。
巷子里的慢生活
越往深处走,节奏越慢。几位老人坐在门前下象棋,围观的人比下棋的还着急。“走车啊!”有人忍不住喊了一嗓子,惹得大家哄笑起来。旁边理发店里,老师傅正给客人修面,那把剃刀在他手里稳得很。
我在一个卖旧书的摊前停下。摊主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他说这些书都是挨家挨户收来的。“有些绝版书,在别处可找不着了。”我翻到一本八十年代的连环画,才卖叁块钱,当即买了下来。
天色渐晚,灯笼一盏盏亮起来。卖馄饨的摊子前排起了队,那香味飘得老远。我要了碗小馄饨,热乎乎地吃下去,浑身都暖和了。老板娘说他们在这摆了二十年摊,孩子都上大学了。“街坊邻居就爱这口老味道。”
华灯初上时,我兜里的零钱刚好花完。拎着竹篓和旧书往回走,巷子里依然热闹。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嬉戏,小吃摊的炊烟袅袅升起,这样的虎林百元小巷游,确实让人舍不得离开。这条不起眼的小胡同,装的不只是物美价廉的小生意,更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