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岭品茶工作室,温岭茶道雅集体验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3:04:49 来源:原创内容

温岭这座海边小城,总带着咸湿的海风气息,但穿过老城区某条巷子时,会闻到截然不同的味道——那是炒青锅里的龙井正散发的栗香,混着潮汕单丛的蜜兰香,悄悄从一扇木门里飘出来。这儿就是温岭品茶工作室,门牌不显眼,但懂行的人总能循着茶香找来。

推门进去,声音先软了下来。背景放着古琴曲《酒狂》,音量恰到好处,既不会打扰交谈,又能盖掉街上的车马声。右手边博古架上摆着不同年份的普洱饼,左手边墙上挂着友人写的“吃茶去”叁个字,墨迹已经有些年头了。
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
工作室主理人林先生原是做设计的,叁年前租下这处老房子。他说一开始没想那么多,就是朋友们常来喝茶,地方不够坐,干脆找个大点的空间。“没想到慢慢成了现在的温岭茶道雅集体验坊。”他泡着今年的安溪铁观音,手法熟练,“很多人觉得茶高深,其实就像这铁观音,七泡有余香,简单实在才好。”

上个月来的那位年轻妈妈让我印象深刻。她说平时带孩子累得够呛,第一次来的时候还不停地看手机。后来林先生给她泡了杯老白茶,什么也没多说。第叁回来她居然能安静地坐一下午,还说终于明白什么叫“茶能静心”了。“其实不是茶有多神奇,”林先生说,“是给自己留了个喘气的机会。”

来这儿的人五花八门——有退休的老师来消磨时间,有年轻人来谈事情,还有夫妻来解决矛盾。最有趣的是几位做海鲜生意的老板,原本只喝功夫茶,现在居然开始研究起武夷岩茶的山场气息了。

茶香里的故事

记得有个周末的温岭茶道雅集体验坊活动,主题是“茶与书法”。请来的书法老师一边写苏轼的《赤壁赋》,大家一边品叁种不同的乌龙茶。当写到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”时,正好在喝武夷水仙,那带着青苔味的岩韵,配上笔下流转的墨迹,那一刻真的让人忘记了时间。

这类活动从来不说教。比如教茶具摆放,不会讲什么“茶道六君子”的玄妙理论,而是告诉大家:壶嘴不要对人,这是礼貌;公道杯要用热的烫一下,茶汤才不会凉得太快。这些细节里的体贴,比任何大道理都来得实在。

工作室的茶叶都是林先生亲自去产区挑的。他说在云南茶山见过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还坚持手工制茶,“她的手全是茧子,但炒出来的茶特别有温度”。这种温度,他想通过这个温岭品茶工作室传递下去。

窗外又开始下雨了,雨点打在老瓦片上噼啪作响。屋里有人在试刚到的凤凰单丛,那股独特的花蜜香融进了雨水的清新里。有个客人小声说,这比咖啡厅舒服多了。是啊,在这儿不需要假装精致,你可以安静地发呆,也可以畅快地聊天——茶凉了,招呼一声就有人给你续上热水。

温岭品茶工作室就像这座城市里的一个小小驿站,让匆忙的人们能停下来,在一杯茶的时间里,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。或许这就是为什么,明明是个喝茶的地方,却让那么多人找到了回家的感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