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川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汉川初中生时薪50元
一份特殊的零工
最近在我们汉川,有个事儿传得挺开——有个14岁的初中生,靠着自己的一技之长,一小时能挣50块钱。这可不是大人们朝九晚五的工作,就是一个学生仔,在课余时间接的活儿。刚听说的时候,我心里还嘀咕呢,什么活计这么挣钱?别是瞎传的吧?
后来一打听,原来这孩子是帮邻居家的小孩辅导功课,主要教数学和英语。那家孩子以前成绩吊车尾,让他带了小半年,这次期中考试,两门课都破天荒及格了,还上了七十多分。家长一高兴,就直接按一小时50块钱给。这事儿在我们这儿可不常见。
说实话,现在请个家教可不便宜。城里的大学生来做家教,时薪也得七八十块往上走。这么一比,汉川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这个价,家长觉得挺值——效果摆在那儿,而且都是本地人,知根知底,放心。
我问了那孩子是怎么想到这招的。他有点不好意思,说最开始就是帮同桌讲讲题,后来同桌成绩上去了,他爸妈同事听说了,就试探着问能不能也帮忙看看自家孩子。就这么着,从一个传到另一个,慢慢就有了点小名气。
本事不是一天练成的
这孩子能赚到这个汉川初中生时薪50元,可不是光靠运气。他从小数学就拔尖,英语发音也特别准,据说天天抱着手机听原声电影,模仿得惟妙惟肖。更重要的是,他讲题的方式和老师不太一样,特别能从小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。
比如教“鸡兔同笼”这种老难题,他不直接列方程,而是用画圈圈的办法,让孩子们先弄明白怎么回事,再慢慢引入公式。用他的话说:“我自己前不久才搞懂这个,还热乎着呢,知道哪里最容易卡壳。”
他爸妈一开始是反对的,怕影响学习。后来看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——周末只接两单,平时作业做完才备课,成绩不但没掉还更稳定了,这才放下心来。他爸爸有次在菜市场碰到熟人提起这事,嘴上说着“小孩子瞎胡闹”,眼角的笑意却藏不住。
这事儿在家长群里也引发了不少讨论。有人觉得这么小就赚钱不太好,把孩子都教现实了。但更多家长认为,靠真本事挣钱,懂得劳动的价值,这比天天关在家里打游戏强多了。
我们这代孩子,其实比大人想的要成熟。他们接触的信息多,想法也多。有个初叁的学生跟我说:“如果我能像他那样自己赚零花钱,买书买文具就不用老是向爸妈伸手了,那种感觉肯定很棒。”
从一个孩子能赚汉川初中生时薪50元这事来看,现在的教育方式确实在慢慢变化。以前只看分数,现在大家也开始重视实际能力了。会读书是本事,能把知识用出来,教会别人,那是另一种本事。
当然,这不是说每个学生都要去赚钱。重要的是,从这个14岁孩子身上,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——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,知识本身是有价值的,而且这种价值可以被认可,被尊重。这种体验,可能比那50块钱本身更珍贵。
夜幕降临,那孩子刚刚结束今天的辅导。学生的妈妈硬塞给他两个刚出锅的肉包子,说是他妈特意让带上的。他揣着热乎乎的包子和今天赚的一百块钱,骑着自行车消失在巷子口。这个画面,比任何数字都更能说明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