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照100米内附近的人,周边近距离居民
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,咱们小区里那些天天打照面的人,到底都是怎么生活的呢?
每天早上七点半,我拎着垃圾下楼,总能遇见隔壁单元的王阿姨牵着狗绳遛泰迪。那小狗看见我就摇尾巴,王阿姨总会笑着问句“上班去啊”。这大概就是日照100米内附近的人最熟悉的画面——你知道他养狗,他知道你上班,但谁也说不出对方具体在哪儿高就。
电梯里的十分钟社交
我们这栋楼有叁部电梯,最近中间那部总在维修。早晚高峰时,邻居们在电梯口相遇,难免要搭几句话。住15楼的年轻妈妈会抱怨孩子上学总迟到,8楼的退休教师总提着刚买的青菜。有次停电,我们十几个人困在电梯里二十分钟,反而把每户有几口人都弄清楚了。原来日照100米内附近的人之间,就差这么个契机。
菜市场是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。卖豆腐的老张能记住每个老顾客的喜好,李阿姨要嫩豆腐,陈爷爷要老豆腐。我常想,这些周边近距离居民在菜市场建立的交情,比在小区里深多了。老张不仅知道我爱吃豆干,还晓得我上周感冒了,特意留了最嫩的豆腐给我下火。
社区微信群里又是另一番光景。301室总在晚上十点后发长语音,502室喜欢转发养生文章。但上次小区停水,正是靠群里及时通知,大家才没白跑物业。这些日照100米内附近的人在虚拟空间里的互动,反倒解决了现实中的麻烦。
说实话,我试过在阳台种小番茄那阵子,整栋楼都能看见我每天浇水。后来收成时,我给上下楼的邻居都送了一小篮。就这么个举动,让我发现602室居然住着位园艺高手,她教我怎么施肥,我教她怎么做番茄酱。你看,主动跨出第一步,周边近距离居民就能变成真正的邻里。
现在周末在小区散步,遇见的面孔都能叫上称呼了。虽然还不清楚每个人具体做什么工作,但知道谁家孩子今年高考,谁家老人需要帮忙提重物。这种恰到好处的熟悉,让日照100米内附近的人不再只是擦肩而过的影子。
或许现代城市的邻里关系就该这样——不必亲如一家,但需要时能搭把手。每天回到小区,保安老陈的点头微笑,小卖部老板娘留着的当日报纸,这些琐碎的温暖,才是周边近距离居民最真实的生活写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