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江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洪江小街巷辩辩快餐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08:20 来源:原创内容

洪江这地方我熟得很,七拐八弯的小巷子像蜘蛛网一样。那天下午闲着没事,我又溜达进了这片老街区。

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边是斑驳的木门板,有的门口还坐着摇蒲扇的老人。走着走着,我闻到一股特别香的味儿,是从巷子深处飘来的。

巷子里的意外发现

顺着香味往里走,看见个小门脸,外头挂着块旧木牌,上面手写着“蚕蚕快餐”。这名字挺有意思,让我想起以前上网用蚕蚕的年代。店面不大,就摆得下四张桌子,但收拾得干干净净。

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哥,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活。见我站在门口张望,他转头笑道:“进来坐嘛,试试我们的洪江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保你吃了还想来。”

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窗外正好能看见巷子里人来人往。菜单就写在墙上的小黑板上,都是些家常菜,价格也实在。

“你这店名挺特别啊,”我边看菜单边和老板搭话,“怎么想起叫蚕蚕快餐?”

老板手上炒菜的动作没停:“以前在广东打工,那边管快餐叫辩辩,意思是快又好。回老家开店,就把这名字带回来了。”

正说着,我的饭上来了。一份辣椒炒肉,一份清炒时蔬,米饭堆得冒尖。尝了一口,味道确实不错,火候掌握得正好。

吃着饭,我又打量起这小店。墙上贴着些老照片,都是洪江以前的街景。有个老太太慢悠悠地走进来,看样子是熟客,不用点菜,老板就知道她要吃什么。

“这条巷子变化大咯,”老太太看我感兴趣,主动和我聊起来,“我在这住了六十年,这些老房子看着它们变老的。”

我扒拉着碗里的饭,听着老太太讲古。她说这条巷子最早是卖布料的,后来改成杂货铺,现在又多了一些小餐馆。但像蚕蚕快餐这样有特色的,还真不多见。

吃完饭我又坐了会儿,看着外头的阳光从巷子的一边慢慢移到另一边。这条巷子就像个活的历史博物馆,每块砖瓦都在讲故事。

老板闲下来的时候,也过来和我聊了两句。他说在这开店五年了,来的大多是街坊邻居。“做的就是熟客生意,味道要对得起人。”

临走时我又回头看了眼小店,木招牌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。这样的洪江小街巷辩辩快餐体验,让人感觉特别踏实。

后来我又去过几次,每次都能尝到新菜。有时是老板自己琢磨的,有时是应熟客要求加的。这条巷子好像永远都有新鲜事,每次去都能发现点不一样的地方。

有次碰到几个年轻人来探店,拿着相机拍来拍去。老板还是那样,不慌不忙地炒菜,该收多少钱收多少钱。有个姑娘问他能不能把店装修得网红一点,他直摆手:“这样就挺好,来的都是吃饭的,不是看装修的。”

这话说得实在。在这条老巷子里,花里胡哨的东西反而不搭。要的就是这份朴实,这份烟火气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我又闻到了那股熟悉的饭菜香,混合着老街特有的潮湿气味。这样的味道,这样的场景,怕是别处难寻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