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都大学城学生约茶,学子课余休闲茶聚
宜都大学城学生约茶这事儿,最近在朋友圈里特别火。说来也巧,上周叁下午没课,我也被室友拉去体验了一把。原本以为就是普通喝个奶茶,没想到推开那家叫“茶言观舍”的玻璃门,瞬间就被满屋的烟火气包围了——竹编灯笼暖融融地亮着,七八张原木桌边坐满了人,空气里飘着蜜桃乌龙的甜香,还有此起彼伏的嬉笑声。
穿灰色卫衣的学长正捧着茶盏和学弟下五子棋,隔壁桌几个女生围着平板讨论微积分,屏幕上还画着半道没解完的题。穿汉服的茶艺师手法行云流水,青瓷杯底与托盘轻碰时,会发出脆生生的响。这哪里是简单的喝茶?分明是把课堂搬进了茶室,把社团活动融进了氤氲茶香里。
茶香里的另一种课堂
戴圆框眼镜的学妹小琳告诉我,她每周叁都来这儿参加“诗词茶会”。“比在图书馆死磕有意思多啦!”她说着从帆布包里掏出《宋词选注》,书页间还夹着几片当书签的干桂花,“上次我们边喝凤凰单丛边聊苏轼,有个物理系的同学突然说‘莫听穿林打叶声’很像量子测量的波函数坍缩——哎呀,当时所有人都笑喷了,但仔细想想还真有点儿道理?”
穿实验服匆匆赶来的化学系学生王磊更绝。他居然用试管量杯泡茶,说要验证茶多酚在不同水温下的析出速率。“约茶约出实验报告了属于是,”他挠着头笑,“但你们不觉得武夷岩茶的岩韵,特别像在喝一整个地理年代吗?”
这样的学子课余休闲茶聚,渐渐成了宜大特有的文化景观。有学生在这里组队准备创业大赛,茶凉了又续;有辩论队成员模拟攻防,激动时直接站起来比划;当然也不少人纯粹来放松——比如总窝在角落画速写的艺术生,笔尖沙沙划过纸面,画窗外银杏也画桌前笑语的人们。
店主是毕业五年的学姐,她在留言墙最显眼处贴着便签:“当年在这里通宵改论文,现在想给学弟学妹留个能呼吸的角落。”浅绿便签被暖风微微吹动,边角已经有些卷了。
暮色渐浓时,晚课前的学生陆续离开。穿闯碍制服的女生小心翼翼把没吃完的马卡龙打包,说要带给室友尝尝;几个男生约好周末再来切磋王者荣耀,输的人请喝今年春摘的龙井。玻璃门开了又关,带进些许凉风,也带走了满室喧闹,只剩几缕茶香还在梁间缭绕。
我捧着渐凉的茉莉花茶看向窗外,自行车铃声正叮叮当当掠过梧桐树下。忽然觉得,所谓青春的模样,大概就是这般——在茶香与笑语交织的午后,让思考与闲适都找到安放之处,让每一次相约都成为平凡日子里闪着光的小小仪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