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小粉灯一条街,淮南粉灯街区风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2:52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傍晚时分,我站在淮南小粉灯一条街的路口,眼前流光溢彩的景象让人挪不开眼。整条街巷被笼罩在柔和的粉色光晕里,像是被晚霞偷偷吻过的街角,连空气都带着暖融融的温度。

路边卖糖画的老伯一边勾勒着凤凰的尾羽,一边用带着淮南口音的话念叨:"这条街啊,从我爷爷那辈就开始亮灯喽。"他手边的铜锅里,麦芽糖正咕嘟咕嘟冒着甜香,和满街的灯光缠缠绕绕,分不清哪个更甜些。

巷弄深处的记忆

往里走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。两旁的老房子保留着徽派建筑的马头墙,墙头垂下的凌霄花开得正艳。有意思的是,几乎每家店铺门口都挂着造型各异的小粉灯——有圆滚滚的南瓜灯,有精致的六角宫灯,还有用竹篾编成的小动物灯笼。

转角处的裱画店传来淡淡的墨香。店主是位戴老花镜的阿姨,她正在修补一幅年画:"咱们淮南粉灯街区风情啊,不在多繁华,就在这些日常里。"她指着窗外,"你看那家面馆的灯笼,是用老辈人糊灯笼的法子做的,光线特别柔和。"

确实,那些灯光不像城市霓虹那样刺眼,而是像裹了层薄纱,温温柔柔地洒在行人肩头。偶尔有自行车叮铃铃驶过,车筐里装着刚买的菜,车把上居然也挂着迷你版的小粉灯。

街心小广场上,几个孩子正围着卖灯笼的摊子。老师傅手把手教他们给灯笼绘上花纹:"这幅要画八公山的梨花,那幅要画淮河的波纹..."孩子们踮着脚尖,举着自己画好的灯笼比较着,笑声像撒了一地的银铃。

舌尖上的灯火

循着香味走到街尾,牛肉汤店的老板娘正往灶膛里添柴火。大锅里翻滚着熬了整天的牛骨汤,门口那盏小粉灯在蒸汽里若隐若现。"咱家这汤啊,就得配着这灯光喝。"她擦擦手笑道,"客人都说,在这种光线下,汤都显得特别香。"

隔壁甜品铺的年轻老板接过话茬:"可不是嘛!我们做淮南豆腐宴的时候,特意把餐桌摆到灯笼底下。您说怪不怪?同样的豆腐,在粉灯光里吃着就是更嫩滑。"他边说边往杏仁茶里撒桂花,动作轻快得像在跳舞。

临街的茶馆里,说书先生醒木一拍,正在讲淮南王刘安的故事。听众们捧着盖碗茶,头顶的莲花灯投下斑驳光影,仿佛把那些古老的传说都映在了墙壁上。

夜色渐深时,我注意到有位奶奶坐在自家门槛上扎灯笼。她将浸染好的宣纸轻轻蒙在竹架上:"我十八岁嫁到这条街,就开始学做灯。现在眼睛花了,手上的感觉却忘不了。"她身边堆着做好的灯笼,像一簇簇温暖的蒲公英。

晚风拂过街巷,成百上千盏小粉灯轻轻摇曳,整条街仿佛变成了流淌的星河。卖糖画的老伯开始收摊,他把最后一只糖蝴蝶送给路过的小孩。那只蝴蝶在灯光下晶莹剔透,翅膀上竟也映着淡淡的粉。

离开时回头望去,淮南小粉灯一条街依然在夜色里静静发光。它不像商业街区那样喧闹,倒像一位守着旧时光的老人,用最温柔的方式,把这座城市的记忆点亮在每盏灯里。或许这就是淮南人说的——灯亮着,家就在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