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平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恩平站旁巷内200元一次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27:32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路过恩平火车站,听见两个拉客的师傅蹲在墙角闲聊。一个说:“现在这活儿,真是一天不如一天。”另一个嘬了口烟,眯着眼望向出站口稀稀拉拉的人流:“可不是嘛,前些年这时候,早该围满人了。”

这话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。恩平站我熟啊,小时候跟着大人坐绿皮车进城,站前那叫一个热闹。卖烤红薯的、吆喝旅店的、跑黑车的,把个小广场挤得水泄不通。现在呢?新修的高铁站气派是气派了,可老火车站就像个被遗忘的老人,安静得让人不习惯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拐进站旁那条窄巷,倒是另有一番天地。巷口修鞋的老师傅还在,只是头发全白了。往里走,五金店、小卖部、快餐店倒还开着,就是客人不多。最打眼的要数巷子深处那家早餐铺,老板娘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活,蒸笼冒着热气,油锅里滋滋响。

“老板娘,生意还行?”我找了个位置坐下。“勉强糊口呗。”她边下面条边搭话,“现在都去坐高铁了,咱们这儿啊,一天也见不着几个生面孔。”正说着,巷子那头传来几声吆喝,像是有人在谈价钱。隐约听见“两百”、“一次”这样的字眼,大概是哪家在谈搬运的生意。

这条巷子我太熟悉了。记得零几年那会儿,在这儿随便找个搬运工,搬个家电上楼,确实就是这个价。现在物价涨了,可巷子里的行情好像还停在过去。恩平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听着像在说另一个时代的故事。

快餐店老板老陈是我老街坊,他倒是想得开:“贵有贵的好,便宜有便宜的难。咱们这儿虽然挣得少,可街里街坊的,图个踏实。”他指着巷子深处,“你看那几家店,开了十几年,从来没人扯皮打架。为啥?都是老主顾了。”

变与不变

说实话,站在巷子里往外看,感觉特别奇妙。一边是新建的高架桥,车来车往;一边是这条老巷,时间像是慢了好几拍。恩平站旁巷内200元一次的活儿现在确实少了,可偶尔还能见到些熟客专门找过来。

“认准这块招牌了。”修家电的王师傅乐呵呵地说,“上周还有个老主顾,专门从新区开车过来,就为修个老式电风扇。你说现在谁还修这个?可人家说了,用惯了,舍不得扔。”

这让我想起个事儿。去年这时候,碰见个外地来的小伙子,在巷子里转悠半天,最后花两百块请人搬了个旧柜子。后来聊起来才知道,他爷爷以前就在这站台工作,他是特地来找寻老人记忆的。“这价钱,这氛围,跟我爷爷描述的一模一样。”他当时这么说道。

巷子口的墙上,还留着些模糊的字迹,仔细辨认,能看出是早些年写的搬运价格。现在虽然看不清具体数字了,但那歪歪扭扭的笔迹,却像是把时光定格在了某个瞬间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老板娘开始收摊,老陈在店里擦桌子,修鞋的老师傅慢悠悠地收拾工具。站前广场的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在渐暗的天色里,构成了一幅安静的画面。

走出巷子时,又听见火车汽笛声。这声音在暮色里传得很远,像是老朋友的告别。或许再过些年,这条巷子也会变样,但至少现在,它还在那里,守着属于它的节奏和温度。恩平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的记忆,就像巷口那棵老榕树,在时光里静静生长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