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宁精油推拿的女大学生,西宁女大学生精油推拿体验
西宁的夏天总是来得晚些,六月初的傍晚还能感受到几分凉意。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傍晚,第一次走进学校后街那家叫"舒逸坊"的精油推拿馆。说实话,站在门口时我还在犹豫,毕竟在大多数人印象里,推拿馆都是中年人才会光顾的地方。
玻璃门推开时,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。前台学姐抬起头,她穿着简约的白色工作服,马尾辫利落地扎在脑后。"同学是来做推拿的吗?"她笑着问,声音像门口的风铃一样清脆。后来我才知道,她是师大护理系大叁的学生,在这里做兼职已经半年了。
意外的缘分
等待的时候,我和学姐聊了起来。她叫小雨,老家在循化。问起为什么选择来做推拿,她有些不好意思:"一开始就是冲着工资来的,后来发现挺有意思的。"她说最开始连精油都分不清楚,现在闭着眼睛闻味道就能说出精油的种类。
轮到我的时候,小雨的手法让我惊讶。她的手指很有力,却不会让人感到疼痛。"这里特别僵,"她按着我的肩颈说,"你们经常低头看手机,这块肌肉都结成硬块了。"她边说边调配精油,空气中弥漫起薰衣草的香气。
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牧区长大的孩子,我以前从没接触过这些。阿妈要是知道我在做精油推拿,估计会觉得我在胡闹。但那次体验确实让我改观了——第二天起床时,肩膀轻松了很多,连带着整天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。
不一样的课余生活
后来我成了店里的常客,也慢慢了解到更多像小雨这样的西宁女大学生。她们有的学医,有的学护理,也有完全不相干专业的。小雯就是经济系的,却对推拿特别有天赋。
"你知道吗,"小雯一边帮我放松背部肌肉一边说,"推拿其实和做数学题很像,都要找对关键点。"她说最开始家里不同意她做这个,觉得不像正经工作。直到她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阿爸买了件羊毛衫,家里人才渐渐理解。
在她们看来,这份工作不只是赚钱那么简单。小雨说过,每次看到客人放松下来的表情,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。而且这份工作和她的专业也能互相印证——她在学校学的解剖学知识,在推拿时都能用上。
周末的下午,推拿馆里总是很热闹。除了学生,附近上班的年轻人也喜欢来这里。有时候会遇到特别挑剔的客人,她们也会私下吐槽,但从来不会把情绪带到工作中。"这也是修炼啊,"小雨笑着说,"比在宿舍躺着刷手机充实多了。"
黄昏时分,我再次走进舒逸坊。小雨正在给一位老奶奶做肩部放松,夕阳透过玻璃窗,把她的侧影镀上一层金边。她专注的神情,让我想起在图书馆里复习的样子。或许这就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模样——既能在书本里求知,也能在生活中踏实前行。
走出推拿馆时,晚风正好。我想起小雨说过的话:每双手都有自己的温度,而她们正在用这温度,为这座城市带来片刻的安宁。这条后街的小店,因为这些年轻的身影,成了西宁夜色里一盏特别的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