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州火车站后面的巷子怎么走,附近胡同如何找到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20:01:30 来源:原创内容

达州火车站后面的巷子怎么走

刚出达州火车站,有位拖着行李箱的大姐凑过来问:"师傅,听说火车站后面那片巷子挺热闹的,该怎么绕过去啊?"我笑着指给出站口右侧的公交站台:"看见那个红色招牌的便利店没?从旁边那个斜坡下去就是了。"她道谢离开时,我忽然想起第一次来这里找路的场景——那时候也是在这片迷宫似的巷子口转悠了半天。

其实要找达州火车站后面的巷子,最省事的办法就是记住叁个标志物。首先是出站口右侧的"红旗连锁"便利店,亮红色的招牌特别显眼;接着留意便利店旁边的下行斜坡,这个坡道有点陡,带行李的旅客最好握紧拉杆;最后顺着坡道走到底,会看见老槐树下的岔路口,这里就是巷子群的起点了。

岔路口往左是条小吃街,傍晚开始就飘着烧烤香。往右的巷子比较窄,但藏着几家开了二十年的老茶馆。我第一次去的时候,愣是在岔路口来回走了叁遍——左边巷口修鞋匠的收音机正在放川剧,右边巷子飘来茉莉花茶的香气,两种味道在空气里打架,倒让人不知道该先往哪边去了。

要说这片巷子最让人着迷的,是它保留着老达州的生活脉络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几枝叁角梅,二楼住户的晾衣杆横跨窄巷,挂着的衬衫还在滴水。杂货铺老板坐在藤椅上摇蒲扇,修表匠的橱窗里摆着叁五座老座钟。有回我在巷子里转晕了,还是靠修表师傅指点才找到出口。

现在巷子口新增了蓝底白字的路牌,标着"站后巷"字样。不过很多老达州人还是习惯用"火车站后面的巷子"来称呼它。周末下午常能遇见举着手机导航的年轻人,站在岔路口犹豫该往哪边走。这时候要是问问路边下象棋的大爷,他们会很热心地指路:"找茶馆往右,吃抄手往左!"

记得去年冬天,我在巷子深处发现了个修补搪瓷缸的手艺人。老师傅说这条巷子以前是火车站职工宿舍区,后来渐渐成了小商业街。他指着巷子南侧的砖房告诉我,那些带拱形窗棂的二层小楼,还是六十年前的苏式建筑呢。

最近巷子北头新开了家卖灯影牛肉的档口,香味能飘出半条街。要是从火车站过来,沿着斜坡下来后直走就能闻到。不过可得留神,那条路下午五点左右特别拥挤,卖糖炒栗子的叁轮车、放学的小孩、买菜回来的居民都在巷子里穿行。

有次帮外地朋友在巷子里找民宿,发现很多院落门口都挂着竹编灯笼。问了才知道,这些亮灯笼的院子都提供临时住宿。老板们说这样既保留老传统,又能让旅客在迷宫似的巷子里容易认门。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奶奶家住的巷子,也是靠门前的煤油灯认路。

其实要在达州火车站后面的巷子里找特定店铺,还有个窍门——注意听声音。修鞋摊有敲打鞋跟的哒哒声,弹棉花作坊传出嗡嗡的机器声,茶馆里麻将碰撞的声音最是热闹。这些声音像看不见的路标,比导航软件来得更鲜活。

最近再去巷子时,发现岔路口多了家二十四小时便利店。夜班火车到站的旅客,也能顺着亮光找到这条藏在车站背后的生活脉络。玻璃门上贴着手绘地图,标注着巷子里各类店铺的位置,算是给迷路的游客多了重保障。

那片巷子现在依然是我带朋友必去的地方。每回站在斜坡顶上,望着下面交错纵横的屋瓦,总觉得像翻开本立体的老相册。不过现在指路时总会多提醒句:"最好赶在晚饭前去,那会儿巷子里的生活气息最浓。"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