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尔品茶上课工作室,阿拉尔茶艺学习课堂
推开阿拉尔品茶上课工作室的木门,茶香混着暖意迎面扑来。窗外是西北独有的湛蓝天空,屋里却仿佛走进了江南的某个茶寮。穿棉麻长裙的茶艺师正将沸水注入白瓷盖碗,水声与茶香一同升腾,让人不自觉就放松了下来。
在这里学茶,和想象中不太一样。没有枯燥的理论课,老师第一堂课就让大家直接上手泡茶。“别怕烫,怕就喝不到好茶啦!”李老师笑着把盖碗递过来。她是从杭州来的资深茶人,说起茶经来眼睛会发光,却从不搬弄那些高深术语。
从烫手到从容
记得第一次练习冲泡铁观音,手抖得厉害。水温没控好,茶叶闷久了,出来的茶汤又苦又涩。李老师却让我先尝尝这杯“失败之作”:“知道什么是错的,才能泡出对的。”她边说边重新温杯、投茶、注水,每个动作都透着常年养成的韵律。第二泡出来的茶汤金黄透亮,入口鲜爽,同一款茶竟能差这么多。
阿拉尔茶艺学习课堂最妙的是,它不只是在教技术。当你学会静心观察茶叶在水中舒展,耐心等待每一泡的变化,那种专注本身就成了最好的放松。常来的张姐说,她来这儿之前,连完整喝杯茶的工夫都没有。现在却能安坐两小时,就为等一泡老白茶的枣香慢慢析出。
工作室的茶桌上总是很热闹。有来解压的上班族,有想学点传统文化的大学生,还有纯粹被茶香吸引进来的街坊。大家围着长桌坐下,陌生人也能因为一杯茶聊起来。上周还遇到一位维吾尔族大叔,带来家里珍藏的玫瑰花酱配茯砖茶,那种奇妙的搭配居然意外地和谐。
茶香里的阿拉尔
在这个丝路古城,茶从来不只是饮品。它像条纽带,连着天南地北。李老师常说,阿拉尔品茶上课工作室想做的,就是让茶回到日常。不必正襟危坐,不必懂太多门道,喜欢喝就是最好的理由。
课程安排很灵活,有专门的入门班,也有提高班。但更多人爱上这里随到随学的氛围——下班路过,进来喝杯茶,看老师演示一道新茶艺,或者干脆就坐在角落翻翻茶书。墙边的博古架上摆着各地名茶,从武夷岩茶到云南普洱,每罐茶叶都有故事。
最受欢迎的是周末的品鉴课。那天老师会同时泡叁款不同产地的龙井,让大家盲品区别。第一次参加时,我完全分不清狮峰和梅家坞的差异。但现在,居然能喝出哪款带着炒豆香,哪款有兰花香了。这种细微的感知力,是在一次次实践中慢慢长出来的。
茶艺学习课堂最近新添了茶席设计课。如何根据季节选茶具,怎么搭配茶点,甚至插一支应景的花。这些看似无关的细节,其实都在帮我们理解——喝茶是件完整的事,关乎味觉,更关乎心境。
窗外,阿拉尔的黄昏来得特别晚。夕阳把整条街染成蜜色时,工作室里还坐着几位茶友。有人慢慢沏着第叁泡普洱,有人对着茶谱研究明代泡法。茶香氤氲中,时光都慢了半拍。在这里,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盏茶,以及喝茶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