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化水磨工作室喝茶,敦化茶馆水磨坊品茶
周末午后阳光正好,我顺着青石板路往巷子深处走,老远就听见潺潺水声。拐个弯,敦化水磨工作室的木质招牌在爬山虎丛里若隐若现,门楣上还悬着串风铃,叮叮咚咚的。
推门时铃铛轻响,穿棉麻衫的店主正往石磨槽里添新茶。水车吱呀转动,带起的水花在阳光里跃出彩虹。"这是明代传下来的水磨法",他抓把茶叶给我看,"用流水柔力碾茶,比机器多了叁分灵气。"
水流茶香皆成诗
坐在临窗位置看水轮旋转,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石磨。同样的节奏,只不过这里磨的是茶香。店主说他们只收谷雨前的敦化本地茶,水磨工作室那套老设备修了叁年才重新运转。水流托着茶叶在石槽里打转,像在跳慢舞。
第一泡茶汤漾着嫩绿,入口竟真有股山泉的甘冽。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同样的茶叶用玻璃杯泡,就是少了水磨带来的绵柔。几位老茶客在角落下棋,其中一位抬眼笑道:"在这喝茶啊,时间都变慢了。"
巷子深处的茶香记忆
转过街角还有家敦化茶馆水磨坊,木门上的铜环都磨得发亮。穿旗袍的茶艺师正在演示宋代点茶,茶筅击拂的声响像雨打芭蕉。她们保留着用小型水磨现磨茶粉的传统,满室飘着青草调的茶香。
老板是位戴圆眼镜的老先生,他说现在年轻人总嫌传统茶道太慢。"可你们看,"他指指窗外排队买奶茶的年轻人,"到底谁更着急?"话音刚落,两个女孩推门进来问能不能直播磨茶过程。
暮色渐浓时我又回到水磨工作室。夜灯初上,水车轮廓在纸窗上投出剪影。店主正在教孩子认茶具,那小不点踮脚去够转动的木轮。我突然觉得,有些老物件就像这水磨,转着转着就把时光磨成了诗。茶凉了续,续了又凉,石槽里的流水声却始终如一,轻轻浅浅地,说着那些茶与人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