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庆品茶上课工作室,大庆品茶学习体验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24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城东,发现一家叫“大庆品茶上课工作室”的铺子悄悄开张了。灰墙木匾,看着挺素净,倒是门口那块“大庆品茶学习体验坊”的牌子让我停下了脚步——品茶还能上课?带着几分好奇,我推开了那扇糊着宣纸的玻璃门。

迎面是个敞亮的空间,原木长桌上摆着青瓷茶具,墙边博古架错落放着陶罐竹篓。有个穿亚麻衫的姑娘正在教叁四个人温壶烫杯,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茶叶睡觉。空气里有淡淡的炭火香,混着某种说不清的植物清气,倒让刚从车流里钻出来的我,忽然舒了口气。

茶汤里有片小池塘

工作室的主人是个微胖的中年人,大家都叫他老陈。他拎来一把冒着热气的铁壶,往盖碗里注水时突然笑了:“你看这水纹,像不像小鱼在吐泡?”说着把茶汤分进品杯,橙红透亮的茶汤在白瓷里晃荡,“很多人觉得茶道太高深,其实啊,就是学会和这片叶子好好说话。”

他教我们捧杯要先闻香。“别急着喝,让茶气在鼻尖绕个弯儿。”我学着他的样子低头嗅,竟真的在兰花香里尝出点山泉的甜。老陈说这是武夷水仙,他特意选这种香气明显的茶给新手入门,“好比交朋友,总得先记住对方最生动的表情。”

那位穿亚麻衫的姑娘叫小雯,是这里的茶艺师。看她斟茶时手腕悬得稳稳的,我问是不是练了很久。她眨眨眼:“刚开始总洒得满桌都是,后来发现啊,当你真把心思放在茶叶上,手自己就知道该用多少力气。”这话听着玄,可看她分汤时那条细细的水线始终不断,倒让人品出些味道来。

在茶香里遇见有趣的人

长桌对面坐着个二十出头的程序员,他说来这儿是因为总失眠。“现在每周末来泡两小时茶,居然比吃褪黑素管用。”他捻着刚领到的闻香杯,“你看这杯子这么小,装的却是整座茶山的阳光雨露——我们写代码的,就爱琢磨这种逻辑。”

斜对角那位阿姨更逗。她说儿子嫌她广场舞音乐太吵,赌气来找个“安静爱好”。结果现在天天追着老陈问焙火程度,上周还买了套汝窑茶具回家。“我儿子吓坏了,说他妈怎么突然变文艺了。”阿姨说着自己先乐了,给我们续茶时手法居然很像样。

老陈偶尔会插些茶叶典故。说唐朝人煮茶要放盐,宋朝人点茶比白沫谁持久,明代才改成现在这样泡散茶。“你们看,古人也折腾了好几百年才找到最舒服的喝茶方式。”他晃着手里那把紫砂壶,“所以别急,咱们有大把时间慢慢学。”

窗外的车声隔着竹帘变得模糊,满屋子只有注水声和偶尔的杯盏轻响。那个下午我们喝了叁款茶,从岩茶喝到龙井,舌尖像走过不同的风景。离开时小雯送我们到门口,夜色里工作室的暖光从门缝漏出来,像泡温润的茶汤。

现在我偶尔还会去坐坐。有时是学新的茶席布置,有时就为喝杯熟普发发呆。老陈说茶这东西很怪,你越急着品出滋味,它越藏着掖着;等你放松下来,它反而把整片山林都送到你杯里。想想也是,在这间飘着茶香的小屋里,时间总走得特别慢——慢得刚好让我们这些匆忙的现代人,学会如何好好喝一杯茶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