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作大学校鸡的暗号,校园暗语的默契
校园里的神秘暗语
那天在食堂排队打饭,听见前面两个女生小声嘀咕:“今晚七点,老地方见。”另一个女生会心一笑:“知道了,带好东西。”说完还比了个奇怪的手势。我好奇得不行,这“老地方”是哪儿?“好东西”又是什么?这种神秘兮兮的对话在校园里时不时就能听到一耳朵。
后来我才知道,这就是大家私下传的校园暗语。说起来挺有意思,焦作大学校鸡的暗号这个话题,我最早是从宿舍夜谈里听来的。当时上铺的室友神秘兮兮地说,有些同学会用特定的手势和隐语来确认身份,就像电影里的特务接头。比如在图书馆用手指轻敲桌面叁下,或者在食堂打饭时多说一句“多加个鸡蛋”。
其实吧,这些校园暗语的默契并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。更多时候,它就像是我们学生之间的小游戏。比如我们系有个秘密学习小组,见面时会互相问“今天吃鸡了吗”,意思就是问有没有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。要是对方回答“吃撑了”,那就说明学得太用功了。
记得有次我在自习室,隔壁桌的男生突然问我:“同学,你知道校鸡怎么叫吗?”我愣了一下,反应过来后笑着回了他我们约定好的暗号。就这么简单两句话,瞬间拉近了距离。原来都是参加同一个社团活动的伙伴。
这种校园暗语的默契特别有意思,它就像是我们学生自己发明的小秘密。不用明说,懂的人自然懂。有时候在课堂上,听到有人用暗语打招呼,相视一笑的感觉特别好。倒不是要搞什么小团体,就是觉得这样挺有趣的。
不过要我说,这些暗语最重要的作用,是让陌生同学之间能快速建立联系。刚入学那会儿,我谁都不认识。后来靠着这些暗号,居然在叁天内找到了五个同乡。现在想想都觉得神奇,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可能有人会觉得,搞这些暗语是不是太中二了?但我觉得吧,大学生活本来就该多姿多彩。在学习之余,用这种方式交朋友、找同好,不是挺好吗?只要不影响别人,给自己留点小乐趣,毕业多年后回想起来,都会会心一笑。
说到底,校园暗语就像是我们青春的密码。它不张扬,不刻意,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存在着。也许过几年,现在的这些暗号会被新的取代,但那种同学之间的默契,那种心照不宣的快乐,会一直留在记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