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夏哪里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啊,临夏站大街的小巷位置在哪
临夏街巷里的烟火气
昨天在牛肉面馆吃早饭,听见隔壁桌两位大哥扯磨,突然有人问了句:"你说临夏哪里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啊?"当时我端着茶碗的手顿了顿,这话听着怪耳熟的。后来仔细一想,这不就是咱们临夏人日常聊天的调调嘛!谁家要找修鞋铺子、裁缝摊子,可不都是这么问的。
说到临夏站大街的小巷位置在哪,我倒想起个有意思的事。前年古城改造那会儿,我家楼下王奶奶天天念叨:"巷道口那家甜醅子摊子可别搬喽!"结果你猜怎么着?施工队真把那片老围墙拆了后,后面露出条两人宽的窄巷子,青石板路磨得油亮,墙头还探出棵歪脖子枣树。现在倒成了年轻人拍照的网红点,傍晚总飘着烤土豆和醪糟的香味。
其实在临夏找地方,光看门牌号准迷路。上个月我表侄来玩,导航把他引到红园路那片新小区,转了叁圈没找着我说的那家羊杂碎。后来还是问了个蹬叁轮的大爷,人家手往巷子深处一指:"看见那棵老槐树没?树底下蓝门帘的就是。"要说这临夏站大街的小巷位置在哪,还真得靠这些老标记——可能是谁家窗台上的月季花,也可能是屋檐下挂着的鸟笼子。
八坊十叁巷那片现在弄得挺齐整,但你要是往巷子深处走走,还能听见"哐当哐当"的织毯声。我认识个六十多的马师傅,他家作坊藏在巷道拐弯处,每天清晨五点半准时升起淡青色的炊烟。有回我问他咋不搬临街铺面,老爷子边整理丝线边笑:"熟客闭着眼都能摸来,生客找着找着也就成朋友了。"
最近发现个新鲜事,南龙马路那边新开了家改良版扣碗店,愣是在七拐八绕的巷子里。第一次去的时候,跟着手机地图在巷口转悠,碰见个送酸奶的小哥,他电动车把上挂的铃铛"叮铃叮铃"响:"跟着我走,正好顺路!"结果穿过俩裁缝铺、叁家干果店,最后在挂着唐卡的小门前停下。这要让我自己找,估计得找到天黑。
其实在临夏问路特别有意思。去年帮外地朋友找刺绣作坊,在解放路岔路口问了位戴白帽的老先生。人家不说东西南北,反倒指着天空:"看见那片云没?云彩飘过去的方向,走到第二个水龙头右拐。"果不其然,跟着云影走了百来米,真在晾着彩线的院墙后找到了。
有时候觉得,这些藏在街巷里的活法儿,就像我奶奶那坛陈年醋,看着不起眼,缺了它整个味道都不对。现在虽然到处能扫码导航,但那些蹲在巷口下象棋的老汉,趴在柜台写作业的娃娃,还有傍晚时分谁家窗口飘出的炒辣椒味儿,才是真正的生活坐标。
如今再听见有人问"临夏哪里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啊",我都想劝他们关掉导航,随便找个巷子口蹲会儿。说不定就能遇见挑着担子卖鲜枣的,或是听见谁家院里传出擀面的节奏声。这些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动静,可比地图上的蓝线红线生动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