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庆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后巷品茶时光
傍晚五点半的下课铃声刚落,教学楼里便涌出叁五成群的女学生。我逆着人流往宿舍区深处走,穿过两栋有些年头的红砖楼,眼前忽然开阔——这便是安庆女子学院的后街了。
说是后街,其实更像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。五六家小店挨挨挤挤地排开,其中最靠里的那家茶铺,木招牌被风雨磨得发白,上面只简单写着“清心茶舍”四个字。门前的槐树下摆着几张原木桌凳,已有几个学生坐在那儿,捧着茶杯低声说笑。
那一杯茶的闲适
老板娘是位五十岁上下的妇人,系着素色围裙,见我驻足便笑着招呼:“同学,试试今天新到的六安瓜片?”她说话带着本地人特有的绵软口音,每个字都像在茶汤里浸过似的温和。
我要了杯最普通的绿茶,在树荫下落座。茶是朴素的白瓷杯盛着,茶叶在热水中缓缓舒展,像一个个刚睡醒的懒腰。邻桌的女生正在讨论下周的社团演出,另一个独自看书的偶尔抬头,目光掠过槐树枝叶间漏下的光影——这里的时光仿佛比外面慢半拍。
抿一口茶,微苦之后泛起清甜。忽然理解为什么学生们都喜欢来这儿。教学楼里的紧张节奏,到了这后街喝茶的小天地,便自然而然地松弛下来。
老板娘闲时也会和熟客聊几句。她说这家店开了二十多年,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。“有的姑娘毕了业,结婚生子了,还特意带孩子回来坐坐。”她擦拭着茶具,眼神温和,“说就想再尝尝这个味道。”
这味道,大概不单是茶香,更是青春里那些无需匆忙的下午吧。
校园后巷的日与夜
天色渐暗,后街亮起暖黄的灯串。茶客换了一拨,现在多是带着笔记本来自习的。老板娘给每桌添了盏小台灯,光晕柔柔地罩住一方天地。
穿汉服的女生在茶铺里办小型诗会,抑扬顿挫地念着“赌书消得泼茶香”;另一桌大四的学姐轻声交流求职经验,茶杯拿起又放下。这条校园后巷品茶时光里,装的是她们最真实的生活片段。
我忽然想起自己大学时,校园西门外的奶茶店也是这样的存在。只是这些年,连锁奶茶店越开越多,这样简单喝茶的地方反倒难找了。
“现在年轻人喜欢喝奶茶的多,”老板娘并不介意,“但总有人会想安静地喝杯茶。”她说话时不急不缓,像极了冲泡茶叶时那徐徐注水的姿态。
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来结账,熟门熟路地把钱放进小竹篮。“阿姨,我后天实习就不来了。”语气里有些舍不得。
“有空再回来。”老板娘往她包里塞了包自制的茶糖,“累了就泡杯茶。”
这样的对话,大概每年都要重复很多次吧。
夜深了,我起身离开。回头望去,茶铺的灯光在巷子里温暖地亮着,像海上的一座小灯塔。明天,后天,它还会在这里,等着那些需要片刻安宁的人。而这条不起眼的后街,因了这一方茶香,成了无数人记忆里柔软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