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乐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长乐男士偏爱的窄巷
长乐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。我家隔壁老陈每到傍晚就溜达出门,他媳妇总笑他“又去巡街了”。那条青石板路窄得只能容两个人并肩走,墙头探出叁角梅的枝桠,可偏偏成了附近男人们最爱钻的地方。
巷口飘来的茶香与棋局
巷子口老榕树下永远摆着两张小桌。左边那桌围着几个喝茶的中年人,紫砂壶里泡着福州人最爱的茉莉花茶,茶香混着烟味飘出老远。右边那桌更热闹些,楚河汉界杀得正酣,观战的比下棋的还着急。“将军!”李叔重重落下棋子,周围顿时响起七嘴八舌的议论——这盘棋起码能聊上叁天。
往里走几步,剃头师傅阿明的店开了二十年。不需要霓虹招牌,老主顾都认准那把旧转椅。王伯边理发边念叨:“我孙子考上市重点了!”旁边等着理发的人自然接话:“我说今天怎么舍得掏钱买卤料。”巷子就是这样,谁家有事不用特意说,走着走着全明白了。
窄巷里的烟火人生
再往深处去,灯光渐暗,但香味更浓了。阿强嫂的锅边糊摊子支在自家门口,煤球炉冒着蓝火。刚下班的小林径直走到巷尾,不用开口,阿强嫂就舀好碗热乎的。“今天虾米放得多”,她顺手撒了把葱花,这是给常客的优待。几个男人坐在矮凳上,吸溜吸溜吃着,偶尔聊两句物价,更多时候只是安静地看着巷口来往的人影。
修鞋的老郑收摊最晚。他的工具箱里除了锥子线团,还收着半瓶丹凤高粱。夜里九点过后,偶尔会有熟客坐下来,两人就着花生米喝两杯。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,远处传来电视声,这里却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。老郑常说:“巷子窄,人心宽。”确实,在这条长乐男士偏爱的窄巷里,男人们卸下白天的身份,只是老陈、李叔或者小林。
雨夜里的巷子别有韵味。瓦檐滴水在青石板上敲出节奏,某扇木窗里飘出《牡丹亭》的唱段。撑伞经过的脚步声格外清晰,偶尔传来几句招呼:“张老师,明天棋局照常?”“风雨无阻!”这样的对话,比任何约定都来得郑重。
如今城市日新月异,高楼包围着这片老城区。但长乐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依然热闹,新搬来的年轻人也开始学着在巷口驻足。或许他们渐渐明白,这条蜿蜒的窄巷不单是条通道,更像是生活的脉络,连接着茶香、棋局、锅边糊的热气,以及男人们不必言说的默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