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江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生茶艺工作室体验
最近路过古城南边的教育园区,总能看到一块木色招牌——丽江学生品茶工作室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见这个名称时,我心里还嘀咕:现在学生都开始搞副业了?
推开工作室的玻璃门,桂花乌龙茶的香气就飘了过来。穿校服的女生正在茶席前烫杯子,动作熟练得像练过千百遍。她笑着说这儿其实是学校茶艺课的延伸空间,同学们放学后可以来练习茶道。
茶香里的青春时光
竹篾茶盘上摆着白瓷盖碗,旁边的男生正在演示如何泡滇红。热水冲下去的瞬间,蜜糖般的香气突然散开,他有点紧张地解释:“我们老师说,云南滇红要趁热闻香...”话没说完,茶杯差点晃出来,周围同学都笑起来。这种手忙脚乱的场景,反倒比专业茶艺表演更真实可爱。
窗边坐着几个写生的学生,素描本上画着茶具线稿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给我看她设计的茶席布局图:“我们把玉龙雪山的流云纹样绣在茶巾上,是不是很有丽江特色?”她翻着手机里的照片,从初稿到成品改了七八遍,布料的蓝色渐变确实像雪山晴空。
负责茶品研发的小组更让人意外。他们用纳西族传统药草搭配普洱茶,试了二十多种配方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挠着头说:“上次把雪茶放多了,苦得像中药...”现在他们调整的版本,倒是能在回甘里尝出淡淡的清凉感。
茶席上的文化相遇
最让我触动的是周叁晚上的国际交流活动。韩国留学生正跟着本地学生学烤茶,生铁铸的茶罐在炭火上转动,茶香混着几句走调的白族敬茶歌。英国女孩在笔记本上认真记着:“原来普洱茶分生熟,不像我们红茶加牛奶...”她尝试用东巴纸做茶签,墨迹晕开时急得直跺脚。
这些年轻人或许说不清什么是茶多酚,但他们懂得怎样让茶汤更温润。有次看见个男生在调整电磁炉温度,嘴里念念有词:“85度...再低3度...”那种专注劲儿,就像在调试精密仪器。后来他不好意思地说,自己是物理班的,在研究水温对茶氨酸析出的影响。
墙角的留言本写满了不同语言的留言。有日本游客画了可爱的简笔画,法国老先生用工整汉字写着“青春与茶香同在”。翻到某页突然看到句:“原来茶盏里能装下整个丽江的春秋”,这大概是某个文科学长的随手记录。
暮色渐浓时,学生们开始收拾茶具。盖碗碰撞发出清脆声响,有个女孩小心擦拭着冰裂纹茶杯,那表情像在对待易碎的梦。她说下个月要参加省级茶艺比赛,最近天天练习到教学楼锁门。
走出工作室时回头望了眼,暖黄灯光下那些忙碌的身影,正把古老茶文化泡出全新的味道。或许这就是学生茶艺工作室体验最动人的部分——你看不到程式化的表演,却能遇见茶叶在青春里自然舒展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