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火车站附近站街,车站周边街景随拍
傍晚五点半,东方火车站钟楼的剪影被夕阳镀了层金边。我站在出站口的天桥上,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流。出租车排着长队,喇叭声此起彼伏,拉着行李箱的旅客们行色匆匆,脸上写着一天的疲惫或即将到家的期待。
顺着楼梯往下走,拐进车站东侧的那条老巷子,氛围瞬间就变了。这里的节奏明显慢了下来,像是被快节奏的城市遗忘的角落。几家老字号小吃店飘出带着油烟味的香气,五金店的老板坐在躺椅上摇着蒲扇,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地放着戏曲。
老街的日常景致
我找了家面馆坐下,点了一碗招牌牛肉面。老板娘动作麻利,下面、捞面、浇汤,一气呵成。隔壁桌坐着几个刚下工的装修工人,正用家乡话大声聊着今天的活儿,工作服上还沾着点点油漆。说实话,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东方火车站附近站街景象,比那些千篇一律的商业街有意思多了。
吃完面继续往前走,路过一个旧书摊。摊主是位戴老花镜的大爷,正就着路灯的光线翻看一本泛黄的小说。我蹲下来翻了翻,竟然找到了一本九十年代的连环画,价格便宜得让人惊讶。“这些书现在没什么人看喽,”大爷头也不抬地说,“但总得给它们找个地方待着,你说是不是?”
再往前走,看到一个卖糖炒栗子的小推车,那股甜香的味道飘了半条街。买栗子的队伍不长,但不断有人加入。炒栗子的师傅手法娴熟,铁铲在黑色砂石和栗子间来回翻动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我注意到他手上布满了老茧,想必在这车站周边街景随拍中,他已经是个“老演员”了。
巷子尽头有家理发店,红色的旋转灯箱已经不太亮了。透过玻璃窗,能看到老师傅正在给客人修面,动作轻柔而专注。这种传统的理发店现在越来越少见,它们固执地坚守在城市的缝隙里,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样子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路灯一盏接一盏地亮起。车站周边街景随拍最动人的时刻,大概就是现在——白日将尽未尽,华灯初上未浓。小吃摊的灯泡发出暖黄色的光,煎饼摊前冒出腾腾热气,刚下班的白领停下来买一份晚餐。
我靠在巷口的电线杆旁,看着这幅生动的生活画卷。远处是现代恢弘的东方火车站,近处是充满烟火气的老街,它们如此不同,却又如此和谐地共存着。或许这就是城市的魅力所在,新旧交织,快慢并存,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。
街角卖水果的大婶开始收摊了,她把没卖完的苹果小心翼翼地装箱。报刊亭的大叔拉下了卷帘门,发出哗啦啦的响声。而车站出口依然人流不断,新一批旅客涌出,汇入这座不眠的城市。我拍掉身上的灰尘,转身融入夜色,心里却装满了这条老街白日里的鲜活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