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平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南平站旁小街巷好去处
南平车站附近的小巷子,总藏着些意想不到的乐趣。每次从车站出来,拖着行李往旁边一拐,喧嚣就被隔在了身后。青石板路高低不平,走起来嗒嗒响,两边是些老房子,墙缝里钻出青苔,湿漉漉的空气里有股淡淡的栀子花香。
往深处走个百来米,瞧见那棵大榕树没?树底下总聚着些下棋的老伯,楚河汉界杀得正酣。旁边有家卖光饼的小铺子,炉子支在门口,烤得金黄酥脆。老板娘认得熟客,见你探头就会招呼:“今天的肉馅放多了葱,香得很!”刚出炉的光饼烫手,得左右倒腾着吃,酥皮簌簌地往下掉。
转角遇见旧书店
再往前有个拐角,窄得只容一人通过。侧身过去竟藏着家旧书店,门脸小得差点错过。店里堆得满满当当,老板坐在竹椅上打盹。随手抽本泛黄的连环画,纸页脆得一翻就响。在这儿淘到过八十年代的旅游手册,里面还夹着张褪色的车票。这样的南平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总让人想起小时候放学路上,总爱钻进去翻翻看看的那些小铺子。
傍晚时分最是热闹。炊烟从各家厨房飘出来,混着炒菜的滋啦声。有户人家在院子里拉二胡,咿咿呀呀的调子顺着巷子飘。放学的小孩背着书包追逐打闹,惊得屋檐下的麻雀扑棱棱飞走。这时候最适合找家小馆子,尝尝地道的笋燕。老板说,这汤底要用山里挖的春笋,配上自家晒的香菇,小火慢炖两个钟头。
忽然下起细雨,躲进街角的杂货店避雨。老板娘递来塑料凳,闲聊时说这条巷子在她嫁过来时就这样。装麦芽糖的玻璃罐还摆在柜台,和小时候一模一样。雨滴从屋檐成串落下,在青石板上溅起水花。等雨停的工夫,看见斜对面阳台上的月季开得正艳,粉嫩嫩的花瓣沾着水珠。
天色渐暗,灯笼一盏盏亮起来。巷口卖茉莉花串的老奶奶准备收摊,把剩下的几串便宜卖给熟客。晚风带着凉意,把白天的燥热都吹散了。这样的南平站旁小街巷好去处,不在于有多大的名气,倒是这份恰到好处的闲适最难得。明天又要从车站出发去别处,但这条巷子里的光景,怕是很久都忘不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