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交大学门口怎么找大学生,大学附近如何联系学生
前几天路过古交大学,在校门口等人时,看到不少年轻面孔进进出出。有个外地来的家长模样的人向我打听,说想找这里的学生了解校园生活,但不知道怎么搭话。这倒让我想起,确实常有人需要联系大学生,可能是想咨询考研经验,或是了解社团活动,又或是想做个小调查。
其实在大学门口想认识学生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察。下午四点多钟,校门口的小吃摊前总会排起队,这时候买份章鱼小丸子,自然就能和旁边等餐的同学聊上两句。上周我就见过一位阿姨,她举着"寻找家教"的纸牌站在校门右侧的公告栏旁,不到十分钟就有叁个学生主动过来询问。
校园周边的联系方式
要是觉得当面找人太突兀,大学周边其实藏着不少联系学生的好去处。学校对面的奶茶店经常有学生在做兼职,点单时随口问问是不是本校学生,往往能打开话匣子。学校西门那家旧书店的老板娘特别热心,她店里收着不少学生的联系方式,都是来代售教材时留下的。
现在很多学生都会在校园论坛发布信息,古交大学的"梧桐树下"论坛就挺活跃。不过要发帖找人的话,记得把意图写清楚,最好注明是有偿帮忙还是纯属交流。上次看到个找辩论赛指导的帖子,因为没说清楚报酬,下面跟帖问的人反而不多。
说到联系学生,学校社团也是不错的渠道。路过体育馆时看到篮球社在招新,那个穿着球衣的高个子男生很健谈,听说我想了解社团,马上给我介绍了五六个同学。学生会的办公室通常在行政楼二楼,工作日下午总有人值班,带着明确的需求去咨询,他们都很乐意帮忙牵线。
图书馆一楼的布告栏总是贴得满满当当,有寻物启事、考研组队、二手交易,偶尔也能看到招募调研对象的启事。记得要留个醒目的联系方式,最好准备些便签条,方便有意向的学生撕取。上周就看到个找英语口语陪练的启事,底下的便签条被撕得只剩两叁张。
其实大学生们都很愿意交流,关键是 approached 的方式要得体。直接上前询问可能会让人戒备,但要是以请教某个专业问题开头,往往能收到热情回应。昨天就见到个中年人,拿着建筑图纸向路过的学生请教,两个学生立刻围过来讨论得热火朝天。
校门口那家打印店的老板告诉我,经常有人来店里打听怎么联系学生。他都会建议顾客打印些简单的问卷或招募启事,放在收银台旁边。"学生们来打印时顺眼看到,有兴趣的自然会联系。"这法子确实巧妙,既不会打扰到学生,又能精准触达目标人群。
最近注意到,有些需要联系学生的人会选择在课间时间到教学楼休息区等候。带着明确的问题清单,遇到独自看书的学生,礼貌地上前说明来意,大多数同学都会耐心回答。不过要避开考试周,那时候大家都行色匆匆,实在抽不出时间闲聊。
说到底,在大学门口或附近想联系到学生,最重要的是真诚和尊重。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交流对象,说明来意时开门见山,对方时间紧张就长话短说。毕竟校园是个充满活力的地方,年轻人大多乐意结交新朋友,只要方法得当,总能找到合适的沟通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