钦州约附近200米学生点,钦州附近200米学生相约
这几天在钦州老街晃悠,总能听见街坊邻居念叨"学生点"这个词。刚开始我还纳闷,这到底是个什么地儿?直到昨天在解放路拐角,看见叁五成群的学生聚在一家糖水铺门口,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这就是大家常说的钦州约附近200米学生点啊。
这家铺子门脸不大,倒是挺显眼。旧式骑楼下摆着几张折迭桌,塑料凳总是坐得满满当当。老板娘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活,锅里冒着热腾腾的白气。"同学,你的芋头西米露好啦!"她这么一吆喝,扎马尾的女生就笑嘻嘻地凑过去端碗。
不经意间形成的聚会角落
说来也怪,这地方怎么就成了学生聚集地呢?我琢磨着,可能跟周边环境有关。学校就在两条街外,文具店、书店、小吃摊应有尽有。放学铃声一响,学生们像潮水般涌来,自然而然地在这里停下脚步。买个鸡蛋仔,要杯奶茶,或者单纯找个地方写作业,这儿都能满足。
昨天下午四点光景,我正好看见几个男生围坐在树荫下。"待会儿去打球吗?""等我抄完这题笔记。"他们你一言我一语,书包随意搁在脚边。阳光透过榕树叶子的缝隙,在他们校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这种悠闲自在的氛围,怕是别处难找。
要说最热闹的,还得数傍晚时分。街灯刚亮起来那会儿,整条街都活泛了。炸串摊飘来孜然香气,奶茶店门口排起小队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边等烧烤边背单词,那认真劲儿让人不忍打扰。不过更多学生还是来放松的——聊着课堂趣事,分享新买的贴纸,或者商量周末要去哪里转转。
住在楼上的陈阿姨跟我说:"这些孩子可有规矩了,从来不大声喧哗。有时候看我拎菜上楼,还主动帮忙呢。"她说着指了指楼道里的垃圾分类箱,"上周几个学生自发来贴了分类标识,字写得工工整整的。"
其实这样的钦州附近200米学生相约的场景,在很多城市都能见到。但钦州这个点特别就特别在,它既保持着老街的烟火气,又融入了年轻学生的朝气。不像有些商业区那么喧嚣,也不像正规自习室那么拘谨,在这里待着,整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放松下来。
记得前天遇到个高二学生,他正给同学讲数学题。"你看啊,把这个公式变形之后..."边说边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。周围虽然人来人往,他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路里。这种专注与闲适并存的状态,或许就是这个空间最迷人的地方。
夜幕渐深时,学生们陆续收拾书包准备回家。"明天还来吗?""当然啦,老地方见!"这样的对话每晚都会重复。糖水铺的灯光暖暖地照着青石板路,映出年轻人渐行渐远的背影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这个钦州约附近200米学生点又会迎来新的热闹,继续演绎着属于青春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