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昌品茶上课微信,瑞昌喝茶学习群聊
最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“瑞昌品茶上课微信”相关的信息,好奇心驱使下,我也加入了几个相关的群组。没想到这个偶然的决定,竟让我发现了生活里的一片新天地。
记得刚进“瑞昌喝茶学习群聊”时,群里正在讨论明前龙井的挑选方法。有位自称陈姐的群友发了段语音,带着些许本地口音:“看茶叶不能光看绿不绿,要对着光看毫毛,像初春的柳絮似的才正宗。”她这句话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外婆去茶山的情景,突然觉得手机屏幕那头的陌生人亲切了不少。
从陌生到熟悉的味道
群里每周叁晚上都有品茶课,主讲人是位退休的老茶艺师。有次他讲解瑞昌本地的双井绿,特意叮嘱:“水温不能太高,八十度刚好,像老朋友见面,太热情反倒把人家吓着。”这话引得大家都会心一笑。说来也怪,照着他的方法泡茶,同样的茶叶居然真的变得柔和甘醇了许多。
上个月群里组织线下茶会,我终于见到了这些熟悉的“茶友”。李大姐带来自家种的野茶,小王展示了从爷爷那儿学的传统揉捻手法。那天下午,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茶台上,空气里飘着六七种茶香,恍惚间觉得我们不是在喝茶,而是在把各自的生活片段泡成一壶温暖的时光。
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。每次新茶友入群,管理员都会细心询问口味偏好,然后推荐合适的入门茶。这种体贴让人感觉,这里不只是在传播茶知识,更像是在搭建一个以茶会友的港湾。
现在每天打开微信,先看看“瑞昌喝茶学习群聊”又有什么新动态,已经成了习惯。昨天还有茶友在群里打趣:“咱们这群人,把喝茶喝出了同学会的感觉。”确实,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能找到一个让人慢下来的小圈子,实在是件幸运的事。
前几天试着按群里教的方法,给父亲泡了杯他最喜欢的云雾茶。老人家端着茶杯端详良久,轻轻说了句:“这茶,有温度。”我想,这大概就是“瑞昌品茶上课微信”带给我的最大收获——不仅学会了品茶,更学会了如何把平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