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州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邓州周边200元的感情故事
街角的奶茶店还亮着灯,小陈搓着手在寒风中等人。这是他第叁次见那个姑娘,每次见面都要花掉将近两百块。这笔钱对在邓州郊区工厂上班的他来说,得在流水线上站整整两天。
姑娘是相亲认识的,在邓州老城区一家服装店卖衣服。第一次见面吃饭花了八十六,看电影四十八,打车送她回家又花了二十五。第二次带她去新开的商场,买了杯网红奶茶,俩人随便逛逛就下午了,一顿火锅直接刷掉一百叁。
两百块能买什么
小陈靠在电线杆上琢磨。在邓州这地方,两百块能加半箱多油,够他那辆二手摩托车跑大半个月。能在厂门口小饭馆点二十份扬州炒饭,或者买四包芙蓉王。可到了谈恋爱这事上,两百块就像扔进水里的石子,响一声就没了。
姑娘倒是没直接要东西,但每次约会都会“顺便”路过化妆品店,“无意间”提起同事新买的口红。小陈不是小气的人,可这种暗示让他心里发毛。
他想起老家隔壁的王哥,去年娶了个外地媳妇,彩礼才要了两万。可婚后没半年,媳妇带着家里所有值钱东西跑了。这事在邓州附近几个村传得沸沸扬扬,都说那女的就是冲着钱来的。
正想着,姑娘来了。今天她穿了件米色羽绒服,围巾把半张脸都遮住了。
“咱们去哪儿?”她问,声音透过围巾闷闷的。
小陈摸摸口袋里仅有的两张百元钞票,这是刚发的夜班补贴。“要不去人民公园走走?听说今晚有灯展。”
姑娘眉头微皱:“外面多冷啊。”她指着马路对面新开的咖啡馆,“那儿环境不错,我同事都说他家的拿铁好喝。”
小陈心里咯噔一下。那家咖啡馆他去过,最便宜的咖啡都要叁十五一杯。
坐在温暖的咖啡馆里,小陈盯着价目表发呆。两杯咖啡加个小蛋糕,一百二就出去了。姑娘低头刷着手机,偶尔给他看短视频里别人晒的礼物——最新款手机、名牌包、高档餐厅的定位。
“你看这个色号的口红,是不是很适合我?”她把手机屏幕转向小陈。
小陈抿了口咖啡,苦得他直皱眉。他突然想起母亲在邓州附近集市上摆摊,卖一天菜也就挣七八十。要是知道儿子一杯咖啡喝掉她半天的辛苦钱,不知会怎么想。
突然的转账
第二天上班时,小陈收到姑娘发来的微信消息——一条购物链接,和一句“这个裙子好看吗”。他假装没看见,继续在流水线上忙碌。
中午吃饭时,手机又响了。这次是直接发来的二维码,姑娘说看中了一条围巾,钱不够,让他先转一百,等下月发工资还他。
小陈盯着那个二维码,手指在屏幕上方停住了。他想起了堂姐和堂姐夫的婚姻,两人在邓州做小生意起家,最困难的时候连五块钱的盒饭都舍不得买,分着吃。现在生意做大了,感情反而淡了。
工厂午休的铃声把他拉回现实。他退出微信,关掉手机屏幕,把手机塞回裤兜。流水线又开始运转,机器的轰鸣声中,他突然明白了什么。
晚上,小陈给姑娘发了条消息,说最近厂里加班,暂时没法见面了。姑娘回了个“哦”,再没多说一个字。
一周后,小陈听共同的朋友说,那姑娘已经又去相亲了,对方是在郑州做生意的,第一次见面就送了她一部新手机。
小陈没觉得遗憾,反而松了口气。他算了一笔账——这几次约会总共花了将近六百块,够给母亲买件厚实的羽绒服,再给父亲的摩托车换条新轮胎了。
周末,小陈骑着摩托车去了邓州周边的乡下。空气很干净,远处是连绵的田野。他在路边的小店吃了碗五块钱的烩面,热腾腾的蒸汽糊了一眼镜。
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,边擦桌子边和他闲聊:“小伙子,一个人来玩啊?”
“嗯,随便转转。”
“前面村子里有个月老庙,挺灵的,好多年轻人都去。”大叔笑着说。
小陈也笑了,摇摇头:“我还是先把自己的日子过明白吧。”
离开时,他多付了五块钱,让大叔给下一位没带够钱的客人免单。摩托车驶出很远,他还能从后视镜里看见大叔在挥手。
回邓州市区的路上,小陈开得很慢。夕阳把道路染成金色,他突然觉得,或许真正的邓州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不该是明码标价的消费,而是两个人愿意一起努力,把有限的日子过出无限的滋味。
手机在口袋里震动,是母亲问他晚上回不回家吃饭。小陈按下头盔上的挡风罩,提高了车速。家的方向,灯火正一盏盏亮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