赣州女学生喝茶群,赣州女生茶话会小组
今天刷朋友圈,看到小学妹发了一条动态:“在赣州女学生喝茶群找到了组织,周末终于不用一个人宅着啦!”配图是一群女孩围着茶桌笑得特别开心。我顺手点了个赞,心里却有点好奇,这个群到底是干嘛的?正好最近搬回赣州工作,朋友不多,就试探着问学妹能不能拉我进去。
学妹二话不说就把我拉进了群。群名叫“赣州女生茶话会小组”,里面居然有叁百多人。刚进群,欢迎消息就跳个不停:“新人爆照!”“姐妹平时喜欢喝什么茶呀?”气氛热络得让我有点措手不及。
第一次参加茶话会
周末我鼓起勇气参加了线下活动。地点选在南门口那边一个很雅致的茶室,推开木门就闻到淡淡的茶香。七八个女生围坐在榻榻米上,正在传阅一本手账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主动给我挪位置:“快来坐,我们刚泡了桂花乌龙。”
坐在我旁边的女孩叫小雨,在师大读大叁。她说最初建这个赣州女学生喝茶群,只是因为自己在茶艺社学过点皮毛,想找几个茶友一起品茶。没想到在校园表白墙发了招募后,加群的人越来越多,现在连毕业工作的学姐都加入了。“其实大家不只是为了喝茶,”小雨抿了口茶,“你看那个穿蓝裙子的学姐,她就是在群里认识了现在公司的同事。”
那天下午我们尝了叁款茶,从安溪铁观音到云南普洱。让我惊讶的是,根本没人玩手机,大家聊学业、聊工作、聊最近看的书,偶尔抱怨下赣州突然降温的天气。穿蓝裙子的学姐说起自己刚工作时的迷茫,好几个姑娘都深有同感地点头。这种坦诚交流的氛围,在别的社交场合还挺少见的。
茶过叁巡,有个女孩突然提议:“我们以后每月读本书怎么样?可以边喝茶边讨论。”马上有人响应:“那我带自家烘的曲奇来!”看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规划下次活动,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这个赣州女生茶话会小组能坚持办下来。在这里,没人把你当成交际对象,就是简简单单地一起喝杯茶,说说话。
临走时,小雨往我手里塞了包茉莉花茶:“看你喜欢这个味道,带回去喝。”茶包上还贴了张便签纸,画着个笑脸。这样的细节让我心里暖暖的。
后来我成了活动的常客。上周末我们尝试了宋代点茶,虽然弄得满脸茶粉,但笑声差点把茶室屋顶掀翻。负责教学的姑娘是文旅局的新公务员,她说想把赣南茶文化也融入活动中。确实,在这个智能手机霸占所有注意力的时代,能放下屏幕,专注地享受一杯茶、一段对话,反而成了特别珍贵的体验。
现在我的周末日历上,总会为茶话会留出时间。有时候就是单纯想去喝杯好茶,有时候则是想见见这群可爱的人。前两天还有新成员忐忑地问我:“我不会品茶能来吗?”我笑着回她:“没关系啊,我当初连茶叶都认不全呢。”
窗外又飘起雨丝,手机屏幕亮起,群里正在讨论下周末要不要去赣县采春茶。我看着不断跳动的消息,突然想起第一次参加活动时,小雨说过的那句话:“其实我们要的很简单,就是找个地方,像老友般喝喝茶、说说话。”或许这就是赣州女学生喝茶群最打动人的地方——在忙碌的生活里,为我们保留了一方可以慢慢喝茶、安心说话的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