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邮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高邮老街辩辩小食寻味
高邮的老街,总藏着些让人惦记的味道。拐进那些窄窄的巷子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的旧屋挨得紧紧的,仿佛在低声交换着几十年的故事。就在这条街的深处,有一家连招牌都模糊了的小店,熟人管那儿叫“辩辩快餐”。
第一次去是朋友带的,他说这儿有“高邮小巷子玩辩辩快餐”的地道劲儿。门脸儿是真不起眼,差点就走过了。推开那扇咯吱响的木门,一股热腾腾的香气就扑了上来,是那种家里烧菜的踏实味道。老板娘正在灶台前忙活,头也不抬地喊了句:“随便坐,菜马上好。”这感觉,不像进了饭馆,倒像是串门子。
店里就四张桌子,墙上挂着老式挂钟,指针走得慢悠悠的。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看着老板娘麻利地颠勺、下料。她说在这儿做了二十多年,来的都是老街坊。“什么网红店啊,我们不懂这些,就是把菜做好吃了,让大家吃得舒服。”她一边说,一边往锅里撒了把葱花,滋啦一声,香得很。
老街的人情味儿
正吃着呢,隔壁桌的大爷凑过来搭话:“小伙子头回来吧?他家的狮子头,我吃了十年咯!”说着还竖起大拇指。这种自来熟的亲切感,在大饭店里可遇不着。在这儿吃饭,吃的不仅是味道,还有这份热络的人情。
我尝了尝招牌的辩辩红烧肉,确实是那个意思——肉炖得透透的,筷子一夹就散,咸中带甜,配米饭简直绝了。老板娘说她的秘诀就是慢火细炖,从不偷工减料。“现在人都图快,可有些事儿啊,真的快不得。”她说着往我碗里又添了块肉,“好吃就多吃点,管够。”
走出小店时天已经黑了,巷子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,把影子拉得老长。回头看了眼那间亮着暖光的小店,忽然明白了什么叫“高邮老街辩辩小食寻味”。寻的不只是食物的味道,更是这种快要被遗忘的生活节奏——慢慢吃饭,好好说话,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事。
后来我又去了几次,每次都能发现些新花样。老板娘会根据时令调整菜单,春天的荠菜馄饨,夏天的凉拌面,秋天的蟹粉豆腐……她说这就是“高邮小巷子玩辩辩快餐”的乐趣,总能在熟悉里变出点儿新意,让老街坊们也吃不腻。
现在每次朋友问起高邮哪里好吃,我都会推荐这条老巷子。虽然店不好找,环境也普通,但那份用心做出的家常味道,还有邻里间说说笑笑的温暖,确实是别处难寻的。也许,这就是藏在巷子深处最宝贵的滋味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