磐石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青石旧弄堂百元真情
青石板路被雨水淋得发亮,我刚拐进巷口就听见王阿姨的大嗓门:“两人凑了150块钱,在巷子尾那棵老槐树下摆了个麻辣烫摊子。”这话像钩子似的,把我拽进了二十年前的故事里。
那会儿李强和秀梅刚进城,兜里统共就剩一百五十块。秀梅在制衣厂踩缝纫机,李强在工地搬砖,两人租了间不到十平米的屋子。记得有回李强感冒发烧,秀梅把最后五十块买了只老母鸡炖汤,自己连续叁天啃馒头。“当时就想啊,这日子总得熬出头。”李强现在说起这些,眼角还泛着光。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他们那麻辣烫摊子支起来可真不容易。每天凌晨四点,秀梅蹬着叁轮车去批发市场,专挑别人挑剩的便宜菜。李强收工回来就埋头熬底料,叁十八度高温里守着那口大锅,汗珠子啪嗒啪嗒往锅里掉。“咱这磐石小巷子里的爱情,就得像这锅底料,越熬越香。”这话成了他俩的口头禅。
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——秀梅总在围裙口袋里备着创可贴。李强手上经常添新伤,秀梅一边给他贴,一边数落:“你就不能小心点儿?”李强嘿嘿笑:“这不是想让你多关心我嘛。”这些琐碎的温暖,比什么山盟海誓都来得实在。
现在他们还在巷子里守着那家小店,价钱没涨多少,味道倒是越来越好了。常客都知道,要是看见老板娘给老板擦汗,准是又研究出新配方了。这份青石旧弄堂百元真情,在物价飞涨的今天,显得格外珍贵。
昨儿个我去吃麻辣烫,听见两个年轻人在讨论:“现在约会随便吃顿饭都要叁五百,他们那会儿一百五能过一个月?”我忍不住插嘴:“那时候的150块,包含了两个人全部的真心啊。”两个年轻人若有所思,默默吃完了碗里最后一根青菜。
巷子外的世界变了又变,高楼大厦拔地而起。可在这条磐石小巷子里,总有些东西像青石板缝里长出的青苔,顽强地保持着原来的样子。或许真正的爱情从来不需要华丽包装,它就藏在冒着热气的麻辣烫里,藏在补了又补的围裙口袋里,藏在相视而笑的皱纹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