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河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
那通电话是从根河打来的。表弟在电话那头支支吾吾了半天,最后才说出重点:“哥,能借我一百块钱吗?就叁个小时。”
我愣了一下。一百块买叁个小时?这是什么新出的游戏点卡套餐吗?电话那头的表弟有点着急,解释说不是玩游戏,是实实在在的打电话——根河有些初中生之间,最近流行起这么一个“套餐”:交一百块钱,就能和同学聊上整整叁个小时。
一百元能买到什么
现在想想,一百块钱在我们这儿能干嘛呢?看两场电影,买几杯奶茶,或者叫一顿外卖。但在根河那些初中生眼里,这一百块的价值很特别——它买来的不是具体的东西,而是叁个小时无人打扰的陪伴。
表弟说,他们班上有个同学在做这个“业务”。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,那个同学就会接单,陪人聊天,听人倾诉。有时候是聊学习压力,有时候是聊家里的事,还有些时候,就是单纯地怕一个人呆着。
我问他:“那你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?”表弟沉默了一会儿,说爸妈都在外地打工,奶奶除了问吃饱穿暖,其他话也说不上几句。“有时候,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。”他的声音越来越小。
这让我想起自己上初中那会儿。那时候我们也有烦恼,也会觉得孤独,但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在操场上疯跑,或者找个树荫底下发呆。现在的孩子,好像连个能发呆的地方都难找了。
那叁个小时里聊什么
后来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,这些根河初中生在叁个小时里都聊些什么。出乎意料的是,大多数时候聊的都不是什么大事。今天食堂的菜咸了,数学老师换了新发型,操场边上那棵树开花了……都是些细碎的生活片段。
有个女孩说,她最享受的是电话那头有人认真听她说话的感觉。“在家里,我说十句话,爸妈能听进去一句就不错了。可是在这个电话里,我说的每个字都会被接住。”她说这话时语气很平静,却让人心里发酸。
这些根河初中生用一百元换取叁个小时的通话时间,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消费,实际上是在寻找一个能安静听自己说话的人。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,认真的倾听反而成了奢侈品。
我想起表弟那次借钱的后续。我没借他一百块,而是每周固定给他打两个电话,每次半小时。开始他还挺拘谨,后来话越来越多,有时候半小时到了还意犹未尽。他说,现在不用花那一百块钱了,因为有人愿意花时间听他说话。
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。那些选择“根河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”的孩子,他们真正需要的可能不是那叁个小时的通话,而是被关注、被理解的感觉。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这个现象背后,藏着的是孩子们渴望被倾听的心声。
在我们忙着给孩子报补习班、买最新款的手机时,是不是忘了问一句:你今天过得开心吗?有什么想跟我说的吗?也许,孩子们要的很简单,就是有人愿意坐下来,听他们说说话。
现在每次给表弟打电话,我都会想起那个“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”的故事。它提醒我,在这个世界上,最珍贵的往往不是用钱能买到的。有时候,一个认真的倾听,一段用心的陪伴,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来得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