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休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介休同窗共绘青春景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3:56:38 来源:原创内容

教室里风扇吱呀转着,介休夏天的风穿过梧桐树叶,轻轻翻动了课桌上摊开的物理练习册。坐在第叁排的陈明盯着那道电路图已经十分钟了,铅笔在指尖转了一圈又一圈。

"这里,并联部分的电压计算错了。"后排的林小雨突然探过身,用自动铅笔轻轻点着图纸上的某个位置。陈明恍然大悟,两人相视一笑,继续埋头演算起来。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班再平常不过,男生女生一起攻克难题,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。

差差中的默契

说起"差差"这个词,外地人可能听不懂,但在我们介休方言里,这就是"一起做事"的意思。班里组织大扫除,男生主动扛水桶、擦风扇,女生细心整理图书、布置板报,谁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特别。去年校运会前的训练,班长李伟和文艺委员周婷带着全班练方阵,刚开始步伐总是参差不齐,后来不知怎的,大家渐渐找到了节奏。当四十个人的脚步声终于合成一个声音时,操场边的梧桐叶子都在震动,那种感觉,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心头一热。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学期期末那会儿。临考前一天下午,数学课代表王磊在班级群里发了条消息:"我在教室,有谁需要讲题的可以过来。"本以为周末不会有人来,结果半个班的同学都到了。大家把课桌拼在一起,会的给不会的讲解,男生女生互相抽查知识点。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,教室里却暖烘烘的,粉笔灰在阳光偶尔透进来的光柱里轻轻飘着。那天我们一直学到天黑,离开时互相叮嘱着"明天考试别紧张"。

这种默契不是刻意培养的,就像春天种子会发芽那么自然。记得有次课间,张浩发现赵琳的自行车链子掉了,二话不说就蹲下帮忙修理,手上沾满了机油。赵琳跑去小卖部买了纸巾和矿泉水给他洗手,其他同学也围过来打下手。等车修好了,上课铃声正好响起,大家嘻嘻哈哈地往教室跑,那个早晨的阳光特别亮。

其实想想,青春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,更多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。去年艺术节排练节目时,我们班决定演个音乐剧。会乐器的男生组了乐队,女生负责编舞和服装。排练过程中免不了有分歧,有时为了一个动作要反复练几十遍。但真正上台那天,当聚光灯打在脸上,台下掌声响起来的时候,我才明白,所谓青春的美好,大概就是这群介休男生女生一起创造的每一个"差差"时刻。

现在临近毕业,黑板角落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变小。前几天拍毕业照,摄影师让我们摆造型,男生很自然地站在后排,女生坐在前排,快门按下的那一刻,大家都笑得特别灿烂。这种介休同窗之间的情谊,就像校门口那排梧桐树,春天发芽,夏天茂盛,秋天结果,年年如此,却每一季都有新的风景。

或许很多年后,我们会各奔东西,但总会记得在介休这座小城里,有这样一群男生女生,一起在操场上奔跑过,在教室里苦思冥想过多遍,在梧桐树下分享过冰棍,共同描绘过属于我们的青春景致。这些记忆会像藏在课本里的梧桐叶书签,虽然褪了色,却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形状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