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国哪个巷子有姑娘,宁国何处巷弄有女子
宁国的巷子总是弯弯曲曲的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。前些天路过老城区,听见两个外地人在街口嘀咕:"这宁国哪个巷子有姑娘啊?"
这话听着有些别扭,倒让我想起本地人常说的另一句——宁国何处巷弄有女子。其实啊,这两句话问的都是同一个意思,不过后者听着文雅些。
巷弄里的烟火气
要说宁国的巷子,最有味道的还得是西津渡那一带。傍晚时分,炊烟袅袅,总能看见叁两个姑娘挎着竹篮从巷口转出来。她们或是刚下班回来,或是去买菜,说说笑笑的,给老巷子添了不少生气。
记得有回在竹编店门口,遇见个梳着长辫子的姑娘正和店主讨价还价。她说要买个新篮子装毛线,手指灵活地比划着尺寸。那神态专注得很,阳光照在她侧脸上,倒是把这条普通的小巷衬得格外温柔。
其实真要问宁国哪个巷子有姑娘,不如说每条巷子都有她们的身影。早市上挑新鲜蔬菜的,茶馆里帮忙沏茶的,书店整理书架的,都是街坊们熟悉的模样。
巷深人未静
有天傍晚我特意在巷子里多转了转。裁缝铺的姑娘正在灯下踩缝纫机,嗒嗒的声音像在给夜晚打拍子。对面糕点铺的年轻老板娘刚出炉一锅桂花糕,香得很。她说这条巷子住着七八户人家,光姑娘家就有十来个。
往深处走,听见琴行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。推门一看,是个扎马尾的姑娘在教小孩子弹琴。她说在这条巷子教了叁年琴,最喜欢下雨天,雨声和琴声混在一起,别有一番韵味。
要说宁国何处巷弄有女子,这些平凡日常里处处都是答案。她们不是风景,却是让巷子活起来的魂。
转出巷口时,又听见有人在问路。这次是个老奶奶,她问我:"小伙子,可知这附近哪儿有绣坊?我孙女说这条巷子里有个姑娘绣工特别好。"
我给她指了路,心里却想,或许明天该去绣坊看看。这宁国的巷子啊,总是藏着些不为人知的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