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的150元情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4:32:23 来源:原创内容

化州这座小城啊,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。那天下午我拐进一条窄巷,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,墙头探出几枝叁角梅。巷子深处有家旧书店,木招牌上“150书屋”的字样都快褪色了。

店主是个六十来岁的阿伯,正戴着老花镜修一本泛黄的诗集。我问他店名什么意思,他手上的镊子停了停:“以前啊,有个后生总来买书,每次就带150块钱。”阿伯用软布轻轻擦拭书页,“后来才知道,那是他半个月的工钱。”

150块钱的重量

那是九十年代末的事。叫阿志的年轻人在工地搬水泥,每个月挣叁百块。每半月发薪日,他必定揣着150元来书店转悠。有时买本《朦胧诗选》,有时挑本《民间故事集》,更多时候是把钱塞给店主:“阿叔,她下次来取书,您就说搞活动打折。”

“她”在纺织厂做工,最爱蹲在书架前看言情小说,手指总是沾着棉絮。有回她看中一套精装《红楼梦》,定价正好150。那天阿志在巷口来回踱步,最后跑回工地多扛了五十包水泥。

书店阿伯从柜台底下摸出个铁盒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旧书票:“那姑娘现在是我家儿媳妇。”他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,“前两年扩建书店,阿志还特地把旧门牌嵌进新墙里。”

巷子外的世界天翻地覆,150元早就不如当年经花。但这条小巷深处的150元情缘,倒让寻常数字长出了温度。现在偶尔能看到中年夫妇来淘书,女的总在言情区流连,男的默默在工程类书架前转悠。

雨又下起来的时候,阿伯起身关窗。玻璃柜里那套《红楼梦》依然摆着,扉页上有两行褪色的钢笔字:“150元买不起房子,但买得下我们的故事。”斜斜的字迹,像是匆忙间借了柜台写的。

我离开时回头望,书店暖黄的灯光把雨丝都染成了金色。或许所谓化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不过是有人愿意把半个月的汗水,换成另一个人眼里的星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