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,上海当下缺乏快餐娱乐场所
最近和朋友聊天,说起周末去哪儿打发时间,突然有人蹦出一句:"上海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啊。"这话像颗小石子,在聊天群里激起了一圈涟漪。
仔细想想还真是。你说快餐店吧,满大街都是,但要说能边吃边玩、快速获得快乐的地方,确实越来越难找了。以前商场里常见的街机厅、迷你碍罢痴,现在要么撤柜,要么就剩下几台落灰的设备。就连曾经火爆一时的桌游吧,也大多转型成了需要正经预约的聚会场所。
城市节奏变了,娱乐方式也在变
记得五六年前,随便走进个商场,都能找到那种投币就能玩的篮球机、跳舞机。现在呢?取而代之的是网红咖啡店、精品超市。不是说这些不好,只是感觉少了点即兴的快乐。有时候吃完饭想找个地方消遣半小时,愣是得在商场里转悠好几圈。
你说这是为什么呢?可能和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有关吧。工作日忙得脚不沾地,周末要么宅家休息,要么就选择更"有价值"的消费——看展、听音乐会、参加沙龙。那种随到随玩、不用提前规划的娱乐,好像慢慢被边缘化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变化也挺有意思的。它似乎在提醒我们,连休闲方式都在悄悄分层。要么是精心策划的深度体验,要么是碎片化的手机娱乐,中间地带的、实体的快速娱乐空间,反而成了稀缺资源。
前两天路过人民广场,发现以前常去的那家游戏厅真的关门了。取而代之的是一家高端健身房。站在门口愣了半天,心里空落落的。倒不是多怀念游戏厅,而是意识到,这个城市提供给我们的休闲选择,正在变得既丰富又单一。
丰富在于选择很多元,单一在于——它们似乎都在朝着同个方向进化:更精致、更耗时、更需要提前规划。那种推开玻璃门就能获得即时快乐的场所,真的越来越难找了。
和朋友讨论这个话题时,他笑着说:"可能我们都老了吧,开始怀念以前的东西。"但我总觉得不完全是。城市在更新,商业形态在迭代,这是好事。只是忍不住会想,在追求高端、深度、品质的同时,是不是也该给即兴的、简单的快乐留点空间?
说到上海当下缺乏快餐娱乐场所,这或许是个值得玩味的现象。它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。当连休闲都要讲究"效率"和"价值"时,那些纯粹为了好玩而存在的空间,自然就慢慢消失了。
偶尔会想象,如果现在有个地方,能让我们像学生时代那样,花几十块钱就能痛痛快快玩上一小时,该多好。不需要太复杂,几台游戏机,几副桌游,甚至就是个能随便涂鸦的墙面。可惜,这样的地方确实不好找了。
或许这就是大都市发展的必然吧。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娱乐方式,就像以前的弄堂游戏,后来的街机厅,再到现在的沉浸式体验馆。只是在这个过渡期,我们这些习惯了旧方式的人,难免会感到些许失落。
下次再有人问我上海哪里好玩,我可能还是会推荐那些常规的地方。但心里会悄悄补上一句:如果你找到什么好玩不贵、随时能去的小众宝地,记得告诉我。毕竟,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,我们都还需要一些能随时获取的、简单的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