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女子学院后街茶座小聚
乐山女子学院后街的茶座总藏着些说不清的韵味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的梧桐树影婆娑,刚好给临街的茶座搭起天然的凉棚。每到午后叁四点,总能看见叁叁两两的女生抱着书本走进茶座,木门上的铃铛叮当作响,像是替她们向满室茶香问好。
我最爱角落靠窗的位置。竹帘半卷着,光线透过缝隙在木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。老板娘是个四十来岁的温婉女子,总系着靛蓝围裙,洗茶杯的手法像在抚琴。她记得每个熟客的喜好——戴眼镜的短发女孩要茉莉花茶,长头发的文艺委员偏爱正山小种,而那个总是最早到的学生会干部,总会要杯提神的乌龙。
茶香里的青春絮语
隔壁桌几个女生正在讨论话剧社的排练,有个姑娘说到激动处差点打翻茶杯,引得大家轻笑。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去年毕业的学姐说过,在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时光,比课堂还让人怀念。她说有时候什么都不聊,就着桂花茶的甜香各自看书,偶尔抬头相视一笑,那样的静谧反而让友谊沉淀得更深。
茶座里最热闹要数期末周。那时每张桌子都堆着课本笔记,一壶茶从早泡到晚。有次看见个女孩对着微积分题目蹙眉,对面的室友突然把茶杯推过去:"先喝口玫瑰普洱,这道题我刚弄明白。"说来也怪,那姑娘抿了两口茶,咬着笔帽想了想,还真的解出来了。或许这就是茶座的魔力吧。
暮色渐浓时,茶座会亮起暖黄的灯笼。这时候常能听见吉他声,有时是《城南旧事》,有时是新学的流行曲。有回下着小雨,琴声混着雨打屋檐的声响,整条后街都变得朦胧起来。那天老板娘破例多营业了两小时,说舍不得打断这样的时光。
其实想想,在乐山女子学院后街喝茶早已不只是喝茶。那些在茶香中交换的心事,在杯盏碰撞间产生的灵感,还有无数个平凡午后积累的感动,都让这条不起眼的后街成了青春记忆里最温暖的注脚。木门上那串铃铛还在响着,继续迎送着每一个需要片刻安宁的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