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阳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浏阳学生约100叁小时活动
那个周末的特别约定
上周末在浏阳河畔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。大概一百名附近学校的学生,自发组织了一场叁个小时的活动。这事儿没上热搜,却在不少家长群里传开了。我最初是从表妹那儿听说的,她当时也在场,回来兴奋地讲了半天。
其实刚开始听说“浏阳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”这个安排时,我心里还直打鼓。现在孩子们周末不都忙着补习、刷题吗?怎么突然聚在一起搞活动?后来才弄明白,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形式化的集体活动。
那天下午两点,学生们陆陆续续来到河边的草坪上。没人统一指挥,大家很自然地围成几个圈子。有的在讨论最近看的书,有的在分享学习方法,还有几个男生女生凑在一起,弹着吉他轻轻哼唱。表妹说,最让她惊讶的是,虽然大家来自不同学校、不同年级,但交流起来完全没有障碍。
我特别问了表妹,这叁个小时到底做了什么。她说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流程,就是聊天、分享、一起玩游戏。但就是这种简单的互动,让她感觉特别放松。“就像是,平时脑子里那根紧绷的弦,突然可以稍微松一松了,”她这么形容。
说到这儿,我想起另一个参加活动的孩子妈妈告诉我,她儿子那天回家后居然主动把手机放在一边,翻出了好久没碰的画笔。这让她特别惊讶,毕竟平时让孩子少玩会儿手机都得叁催四请。
有人说,这样的浏阳学生约100叁小时活动之所以能打动孩子们,可能就是因为它太“不像”正式活动了。没有硬性要求,没有固定流程,就是给孩子们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。这让我想起我们小时候,放学后还能在操场上多玩会儿,现在孩子们这种随意相处的机会真的太少了。
当然,组织这样的活动也不容易。听说最初就是几个学生在网上发起,没想到响应的人越来越多。他们自己商量时间地点,自己安排活动内容,连安全注意事项都是大家一起想的。这个过程本身,或许就是最好的成长课。
一位在现场偶然遇到的老师说,他看到孩子们自发组织的这场浏阳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聚会,心里挺有感触的。平时在课堂上,总觉得孩子们缺乏主动性,现在看来,可能只是没给他们足够的机会。
天色渐晚,叁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。分别时,大家约好下次再聚。没有强制要求,没有点名签到,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地期待着下一次见面。表妹说,她从没这么期待过周末活动。
说起来,这样的聚会能带给孩子们什么?短期内可能看不出什么明显效果。但就像种子需要时间发芽,有些成长是悄悄发生的。也许是一次主动发言的勇气,也许是一个新朋友的微笑,这些看似微小的瞬间,往往最能打动人心。
回家的路上,表妹一直在哼着下午学的歌。她妈妈说,这孩子好久没这么开心过了。或许,这就是那短短叁个小时最直接的意义吧。不需要太多理由,不需要太复杂的形式,就是给青春留一点自在呼吸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