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色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百色周边500元的感情事
那天路过百色汽车站,电线杆上贴着的广告被雨水打湿了一半。“500元,给你一个温暖的晚上”,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爱心。我盯着那行字发了会儿呆,心里冒出个念头:在这座小城里,五百块钱到底能买到什么样的感情?
巷子口修鞋的老王头常说,现在的人呐,把感情都标了价。他一边给高跟鞋换鞋跟,一边用沾满胶水的手比划:“我年轻那时候,谈对象就带她去吃碗粉,加个卤蛋都算隆重。”现在倒好,明码标价,童叟无欺。
夜市里的烟火气
我决定去城南夜市转转。晚上九点,摊主的吆喝声和炒菜的滋啦声混成一片。有个卖烤串的姑娘,围着油渍斑斑的围裙,手腕上戴着条红绳。她给客人找零时特别仔细,要把皱巴巴的纸币抚平才递出去。“再攒叁个月就能租个店面了,”她擦擦额头的汗,“现在每天挣两百,除去给家里寄的,能存下八十。”
隔壁摊卖糖水的大婶悄悄说,这姑娘相过叁次亲,都嫌她没正经工作。后来她再也不去了,就守着这个烤串摊。有人问她干嘛这么拼,她往烤茄子撒着孜然:“挣来的钱比介绍的对象实在。”
在夜市转悠的这两小时,我听见不少对于百色附近500块钱的爱情的议论。有人说现在彩礼涨得吓人,也有人说真心不是钱能衡量的。有个喝多了的大哥拍着桌子:“我媳妇当年就要了五百块彩礼,现在不也过了二十年?”
老街上的婚介所
婚介所的玻璃门上贴满了征婚信息。叁十岁的电工月薪五千,想找个会过日子的;二十八岁的幼儿园老师希望对方有稳定工作。红娘李阿姨说话直来直去:“现在都实在,谁还谈那些虚的?房子、工资、彩礼,这些不谈清楚怎么过日子?”
她翻着登记本叹气:“去年撮合成了十几对,最少的花了九万八,最多的叁十万。你说这五百块钱能干啥?连酒席钱都不够。”窗外有对年轻人在吵架,女孩哭着说:“你家连五百块红包都给不起吗?”
在百色周边500元的感情事这个话题上,李阿姨见过太多故事。有个小伙子每个月存五百,存了两年才敢来征婚;还有个姑娘说要是遇到真心人,倒贴钱都愿意。可现实往往是,越把感情当生意谈的,越容易成交。
暮色渐浓时,我又路过那个修鞋摊。老王头正在收摊,他把工具箱锁好,从怀里掏出张泛黄的照片。照片上的姑娘扎着麻花辫,笑得很甜。“她嫁到外地去了,”老王头用袖子擦擦照片,“那时候我连五百块彩礼都拿不出。”
夜市渐渐热闹起来,烤串姑娘的摊前围满了人。她依然仔细地数着零钱,把皱巴巴的纸币一张张抚平。或许在这座小城里,五百块真的能丈量些什么,但总有些东西,像她手腕上那根褪色的红绳,像老王头珍藏的照片,从来就不在价目表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