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,大学城内学生是否参与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3:03:37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在饭堂吃饭,总能听见隔壁桌的学弟学妹在讨论找兼职的事。有个扎马尾的女生边扒拉米饭边叹气:“你说咱们中山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?我看朋友圈里好多同学都在发实习动态呢。”这话让我放下筷子,忍不住跟着琢磨起来。

说实话,我在大学城呆了叁年,还真留意过这个现象。记得大一刚来时,总觉得校园里到处都是抱着书本匆匆赶课的身影。可现在走在生活区的商业街上,十个人里至少有两叁个背着电脑包赶往校外,有的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包子——那架势一看就是要去兼职或实习。

校园里的隐形职场人

上周去图书馆,碰巧遇到会计系的学姐在角落用笔记本电脑做表格。她悄声告诉我,这学期开始给一家公司做远程助理,每周要处理二十多份报表。“课表排得开的话,大学城内学生是否参与活动其实挺普遍的。”她说着指了指四周,“你看那边穿灰色卫衣的男生,他在给培训机构写教案;靠窗的短发女生,接了好几个家教单子。”

我这才发现,原来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同学里,藏着这么多“斜杠青年”。他们不是在上网娱乐,而是在真实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。学生参与度这个概念,突然在眼前变得具体起来。

学生工作处的李老师有次聊天提到,现在学生大二就开始焦虑就业问题。“去年我们做过摸底,超过六成的同学在校期间都有过兼职或实习经历。有些同学甚至同时兼顾两叁份工作,虽然我们不提倡这么拼。”她翻着手机里的照片给我看,“这是上学期举办的实习分享会,礼堂坐得满满当当,走廊都站满了人。”

观察宿舍楼下的公告栏也很能说明问题。那些花花绿绿的传单里,招聘家教、文案、活动助理的信息永远是最快被撕走的。有次我亲眼看见两个男生同时伸手去揭同一张家教启事,其中一个不好意思地笑笑:“这已经是我这周第叁次抢单了。”

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。除了传统的家教、促销,现在很多同学在做新媒体运营、短视频剪辑,甚至有团队接下了附近商圈的公众号代运营。我们楼栋的微信群就经常看到这样的招人消息:“急招摄影助理,要求熟悉中山大学城周边环境,课少者优先”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课业和工作的平衡确实是个技术活。隔壁宿舍的小王上周就差点翻车——他接了个展会布置的活,连熬两个通宵,结果第二天在专业课上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,站着就睡着了。这件事在班里传开后,大家讨论了很久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。

现在走在校道上,看着那些边赶路边接工作电话的同学,我常想起辅导员说过的话:“适度参与社会实践是好事,但别忘了学生的本分。”也许这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吧,在校园和社会的交界处,我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
夜幕降临的时候,教学楼灯火通明,而校门口公交站总是排着长队。那些背着双肩包等车的年轻人,或许刚结束一天的课程,正要赶往下一个工作地点。这样的景象,大概就是这个问题最生动的答案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