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西附近人100米约爱,鸡西同城100米相约
鸡西最近这天气真是说变就变,昨儿还穿短袖呢,今天就得翻出薄外套了。我盯着手机屏幕发呆,突然弹出一条消息:"在吗?你家附近那个超市还开着吗?"发信人距离显示98米。这让我想起现在大家越来越依赖这种百米内的互动,鸡西附近人100米约爱的功能,倒成了日常生活的纽带。
前几天楼下王阿姨还念叨,说她家水管漏水,急得团团转。结果在社区群里发了个消息,两分钟后就有个住同一栋楼的小伙子上门帮忙。要我说啊,这种百米范围内的互助,比什么都来得实在。毕竟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,帮个忙也就是顺手的事。
百米生活圈的小温暖
现在出门买菜经常能碰见熟人,站在菜摊前聊上几句。昨天还遇见隔壁楼的老李,他说现在用同城功能约邻居打球特别方便,再也不用跑大老远去体育馆了。说着说着,他手机响了,原来是约好的球友已经到了小区球场。看着他匆匆离开的背影,我突然觉得,这种鸡西同城100米相约的方式,让生活多了几分人情味。
不过也有人担心隐私问题。住我对门的小年轻就说过,既想认识附近的朋友,又怕生活被打扰。这话确实在理,但转念一想,平时点外卖、收快递不也都得留地址吗?关键还是看怎么把握分寸。我现在养成了习惯,晚上散步时要是看见附近有人发求助信息,顺路能帮就帮一把。
上周发生件事让我特别感慨。晚上十点多,小区有个孩子发高烧,家里没退烧药了。孩子妈妈在附近人的群里发了条消息,不到十分钟,叁户人家同时回应。最近的那位就住在隔壁单元,穿着睡衣就直接把药送过来了。这种时候,百米距离显得特别珍贵。
说到这个,我邻居家的中学生倒是开发出新玩法。他们几个同学用这个功能组学习小组,约在小区凉亭里写作业。既不用家长接送,又能互相监督。有次我看见他们围坐在石桌旁,时而争论数学题,时而埋头写字,那画面让人想起我们小时候串门写作业的日子。
现在天渐渐凉了,听说社区准备组织个"百米邻里节",让住得近的邻居们多走动。虽然具体方案还没出来,但我还挺期待的。说不定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周末一起爬爬山,或者约个羽毛球。生活在同一个区域的人,总该有些交集才对。
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,科技把人的距离拉近的同时,也让物理距离变得更重要。隔着屏幕聊得再热乎,不如下楼见个面来得真切。就像昨天,我在础笔笔上约了同小区的跑友,今早六点就在小区门口碰头了。晨跑时迎着朝阳,呼吸着新鲜空气,这种实打实的陪伴,终究是隔着屏幕比不了的。
转眼又到周末,手机里已经收到两条邀约。都是住在百米范围内的朋友,一个约着去江边散步,一个说要组团去早市。我正琢磨着先答应哪个,窗外飘来邻居家做饭的香味。这种被生活包围的感觉,真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