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旧约附近初中生一次500,临近地区学生同额补助
最近在个旧约附近听到个挺暖心的消息,不少初中生家长都在聊“一次500”这个补贴政策。说起来这事儿还挺实在的,就是给初中生每学期发500元生活补助,像我们邻居家孩子上周刚领到,立马买了新运动鞋和辅导书。
这笔钱到底怎么用最合适
我特意问了几个家长,发现大家安排都不太一样。张家孩子用来买课外读物和英语听力耳机,李家闺女报了书法班。其实这500元说多不多,但用在刀刃上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。记得我们读书那会儿,要是能有这样的补助,说不定我那个总掉页的笔记本早就能换新的了。
现在临近地区也跟上来了,听说周边乡镇的初中生都能拿到同额补助。这种不搞区别对待的做法特别得人心,毕竟孩子们的需求都是相同的。有个在乡镇教书的朋友说,他们班上有孩子用这笔钱买了台二手复读机,英语成绩愣是从及格线提到了八十多分。
说到这个补助金的发放方式,现在都是直接打到家长卡上,既避免孩子乱花钱,又减轻家庭负担。不过有些细心的家长会特意带着孩子一起去银行取钱,趁机教他们怎么规划使用。这种生活里的财商课,比书本上的理论来得更生动。
其实仔细想想,这种实实在在的帮扶比那些空口号强多了。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、求知识的阶段,有时候差的就是那本买不起的词典,或者那双磨破底的运动鞋。现在好了,有了这500元补助,至少能让孩子更专心地投入学习。
上次路过学校门口,正好遇到几个初中生在讨论要用补助金买什么。有个戴眼镜的男孩说想凑钱买显微镜,旁边扎马尾的姑娘打算买颜料学水彩。看着他们眼睛发亮的样子,突然觉得这样的投入特别值当。
或许在有些人看来,每次500元的补助金额不算太大,但对很多家庭来说,这就像及时雨。特别是现在临近地区实施同额补助后,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平等地享受到这份关怀。有时候改变命运的,可能就是这一本好书、一套画笔,或者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。
傍晚去菜市场时,听见卖菜阿姨正在和顾客念叨这事。她家两个孩子都领到了补助,大女儿用钱买了数学竞赛的参考书,小儿子则换了副更清晰的近视眼镜。阿姨边说边整理着青菜,眼角笑出了细密的皱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