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化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从化学生500元叁小时通话
最近在从化本地家长群里,有个话题悄悄传开了——有位初中生同学,靠着叁小时电话辅导,竟收了人家500块钱。这事儿听着挺新鲜的不是?毕竟在我们印象里,初中生挣零花钱,无非是帮忙跑个腿、发个传单什么的。
电话两头的故事
我特意打听了一下,原来这孩子不是随便打个电话聊天。听说他数学特别好,上学期期末考试拿了满分。隔壁小区有个六年级学生,数学一直跟不上,家长急得不行。后来不知怎么联系上这位初中生,商量好每周叁次电话辅导,每次一小时,一个月下来正好五百块。
那孩子妈妈后来在菜市场遇见还说:“刚开始觉得让孩子教孩子不靠谱,没想到我家那个愣是开窍了。可能年纪差不多,讲题方式特别对路子,比请大学生家教还管用。”这话让我琢磨了半天,有时候同龄人之间的交流,确实有种奇妙的共鸣。
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,现在很多家长舍得花大价钱请名师,却没想到身边就有这样的“小老师”。不是说非要让孩子去挣钱,但这种用知识换取价值的方式,倒是个不错的体验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隔壁单元的李姐,她女儿英语口语特别棒,经常和国外网友视频聊天。后来有个五年级家长找上门,想让她带着练口语,每次半小时,象征性收点费用。小姑娘现在可认真了,为了教别人,自己先要把语法搞得明明白白。
藏在生活中的教育启示
说到从化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这个事儿,我倒觉得重点不在钱多少。关键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,既巩固了知识,又体会到了付出的价值。那个打电话辅导的同学后来跟我说:“给别人讲题的时候,自己反而理解得更透了。有时候为了讲清楚一个知识点,得翻好几本参考书。”
不过也要提醒家长注意分寸,毕竟初中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。这种实践最好安排在课余,而且得是学有余力的孩子。最重要的是保护好孩子的安全,像这种从化学生500元叁小时通话的活动,最好有大人适当关注。
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在说“费曼学习法”,其实就是把学的东西讲给别人听。这个打电话的初中生无意中用了这个方法,效果还真不错。昨天在小区健身区,还听到两个妈妈在讨论要不要也让自家孩子试试。
其实在从化这样的城乡结合部,教育资源相对有限。孩子们这种自发的互助学习,倒成了特别的补充。就像那个坚持了两个月电话辅导的初中生,现在不仅数学更扎实,连表达能力都提升了不少。这恐怕是那500块钱之外,更宝贵的收获吧。
转眼新学期就要开始了,不知道会不会有更多孩子加入这种学习方式。不过话说回来,任何方法都要因人而异。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孩子的节奏,既增长见识,又不影响正常学业。这其中的平衡,还真需要家长们多费心思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