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通初中生一小时50元,一小时50元昭通初中生
昭通初中生一小时50元,这事儿在我脑子里转了好几天。你说现在的中学生,怎么突然就值这个价了?我表姐家孩子在昭通上初二,上个周末居然真带着五十块现金回来了,说是给邻居家小孩补课挣的。
那孩子我见过,瘦瘦小小的,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。可一讲起数学题来眼睛发亮,把邻居家五年级的小朋友教得明明白白。邻居特别满意,说比培训班老师讲得还清楚,下次还要找他。
这价格怎么来的
我好奇问了表姐,现在家教行情都这样了吗?表姐苦笑说,其实这孩子开价只要叁十,是家长主动加到五十的。为什么?因为这初中生教的方法特别“接地气”,用的都是同龄人能听懂的话,把应用题拆解得像拼积木一样简单。那家长原话是:“培训班一小时八十,但孩子听不懂啊!”
这事儿让我想到,现在很多家长开始发现,有时候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反而更有效。那个初中生偷偷告诉我,他每次去教书前都会把要讲的内容先自己练叁遍,还会想好叁种不同的讲解方法。“万一第一种他听不懂呢?”他说这话时表情特别认真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一小时五十元对初中生来说确实不少。这孩子现在周末教两个学生,一个月能挣八百,比很多大学生兼职赚得还多。但他妈妈管得严,只让他周末各教一小时,说不能影响学习。
现在昭通这边,好像渐渐形成了一种小圈子。成绩好的初中生给小学生补课,价格从叁十到五十不等,完全靠口碑相传。没有中介,没有平台,就是家长之间互相介绍。这种最传统的介绍方式,反而让双方都更放心。
我邻居家上初叁的姑娘也在做这个,她专门教英语。她说第一次收到五十块钱时,手都在抖——不是激动,是紧张,怕自己值不了这个价。后来她买了英语绘本和单词卡,每次上课都带道具,把五十分钟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这些初中生挺有意思,他们不敢涨价,怕对不起叔叔阿姨的信任;但又特别怕教不好,拼命备课。有个男孩甚至自己出了套小测试题,每次课后让“学生”做,说是要检验教学效果。
家长们的态度也很有意思。开始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后来发现效果不错,就开始主动加价。有个家长说得实在:“请大学生要一百,效果还没这个好。给孩子五十,他教得用心,还能鼓励自家孩子向他学习。”
昭通初中生一小时50元,这个现象背后,其实是大家对教育方式的重新思考。贵的未必是好的,合适的才是最好的。这些初中生老师虽然没有教学经验,但他们刚从那个阶段过来,最懂小学生在想什么。
我见过最感人的一幕,是一个小男生下课了还追着他的“小老师”问问题,两个孩子蹲在楼道里讨论,脑袋凑在一起。那种学习的热情,在很多培训班里反而看不到了。
当然啦,时间管理是个大问题。这些初中生自己也课业繁重,所以很多家长规定每周只能接一两个学生。毕竟,帮助别人很重要,但自己的学业也不能落下。
现在昭通这边,这种互助学习好像成了新趋势。价格不是重点,重点是孩子们之间那种纯粹的求知欲望。那个收五十块的初中生最近在存钱,说要买一套《史记》——用自己赚的钱买书,感觉特别不一样。
有时候我在想,也许最有效的学习,就是这种自然而然发生的。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,只有稍微走在前面的同伴,回头拉你一把。昭通初中生一小时50元,贵的不是时间,是那份难得的理解和陪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