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昌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茶香课堂体验
教室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几十个学生正低头摆弄着桌上的白瓷盖碗。这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瑞昌市一所中学里再普通不过的课堂。十六岁的李雨晴轻轻晃动手中的品茗杯,端到鼻尖嗅了嗅:“原来不同的水温泡出来的茶,香气真的不一样。”
当茶杯遇见课本
说起这门特别的课程,负责教学的陈老师笑着摇摇头:“刚开始不少家长觉得胡闹,说学校不务正业。”他边说边指导学生控制水温,“可现在你看,孩子们通过沏茶、奉茶,连坐姿都挺拔了不少。”窗外蝉鸣阵阵,窗内茶香袅袅,这样的场景在瑞昌的校园里已经司空见惯。
坐在第叁排的王明浩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情景:“我以为就是喝喝茶、聊聊天,没想到还要记笔记。”他翻开课本,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茶叶种类、冲泡步骤,“后来才发现,泡好一杯茶需要那么多学问。”他的同桌接过话头:“最有趣的是上次的盲品测试,我居然分出了家乡的云雾茶和外地的毛尖。”
这门课没有考试,但每学期末都有个特别的展示——每个学生要给家人泡一壶茶。初二(3)班的刘思涵说:“我爸爸平时就爱喝茶,上次回家我给他泡了课上学的红茶,他特别惊讶。”她模仿着父亲当时的表情,“直问我是不是偷偷报了茶艺班。”
茶香里的变化
陈老师注意到一些细微的变化。班上最坐不住的张磊,现在能安静地完成一套完整的冲泡流程;总爱低着头说话的李雯,在茶艺展示时变得落落大方。“这些变化不是我们说教出来的,”陈老师泡着茶,语气温和,“是孩子们自己在茶道中体会到的。”
学生品茶喝茶上课这件事,起初在教师群里也有过争论。教数学的王老师坦言自己当初投了反对票:“现在倒觉得,能静心泡茶的孩子,解题时也更沉稳了。”她观察到,班上几个常来茶艺课的学生,最近数学作业的准确率都提高了。
校园角落里那间茶艺教室,渐渐成了学生们爱去的地方。放学后,总有叁五名学生在那儿写作业,偶尔互相泡杯茶。高叁的赵宇轩说:“比起在操场疯跑,我更喜欢来这里呆会儿。闻着茶香,背课文都记得快些。”
最近,学校在考虑把茶文化课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。语文课上赏析《红楼梦》里的茶事,地理课讲解茶叶的产地分布,历史课追溯茶马古道的变迁。这种跨学科的教学尝试,让传统的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暮色渐浓,最后一节茶艺课结束了。学生们仔细清洗茶具,把桌椅恢复原样。李雨晴收拾好茶具,转头对同学说:“明天我们早点来,试试我爸妈从杭州带回来的龙井?”教室里飘散的茶香,似乎已经成了这所学校特有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