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湖学生品茶工作室,洪湖学子品茗空间
洪湖学生品茶工作室,洪湖学子品茗空间——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几分书卷气,又飘着淡淡茶香。你可能要问了,学生们怎么和茶扯上关系了?这事儿说来还挺有意思。
推开工作室那扇木门,首先闻到的是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龙井豆香。几个学生正围坐在长桌旁,有人小心地往盖碗里注水,旁边戴眼镜的男生赶紧提醒:“水温太高了,绿茶不能用沸水!”桌上摆着不同形状的茶具,有个女生正在练习茶艺手势,手腕微微悬空,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空气。
茶香里的另一种学习
大叁的小林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常客。他告诉我,第一次来纯属偶然。“那天路过看见招牌,好奇就进来了。没想到这一坐就是两小时。”他笑着说,现在每周都要来两叁次,已经学会了分辨铁观音的七泡余香。他说,在这里泡茶和做实验有点像,都需要耐心和专注,但泡茶不用写实验报告,纯粹是享受过程。
工作室的创办人原来是学校园艺系的老师。他说当初只是想找个地方让学生们课后放松,没想到慢慢变成了现在这样。墙上挂着中国茶叶地图,书架上有《茶经》也有现代茶文化书籍,角落里还放着学生自己设计的茶席作品。
来这儿的学生各有各的故事。有个学计算机的女生说,调试代码遇到瓶颈时,来这儿慢慢沏一壶茶,看着茶叶舒展,心情就平静了。还有个男生笑着说,第一次来连茶壶都拿不稳,现在却能跟人聊不同产区的武夷岩茶特征了。
小小的空间,暖暖的交情
这个洪湖学生品茶工作室最特别的,是它那种轻松自在的氛围。没有严格的规矩,新来的同学可以随便找个位置坐下,旁边的“老茶客”会很自然地分给他一个品茗杯。有时候聊着聊着,才发现对方是不同专业的学长学姐,就这样认识了新朋友。
记得有次碰到一群学生在讨论功课,他们面前摆着红茶和绿茶,说是要对比不同茶类对注意力的影响。这种把兴趣和专业结合的方式,还真是只有大学生才想得出来。
创办老师说过一件趣事:去年期末,来工作室的学生特别多,后来才发现大家是来这儿减压的。“看着他们认真泡茶的样子,我觉得这比任何心理辅导都管用。”他说这话时,正在整理茶架上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饼。
现在,这个洪湖学子品茗空间已经成了很多学生校园记忆的一部分。有人在这里找到了爱好,有人交到了朋友,还有人开玩笑说,四年大学读完,别的不敢说,茶倒是喝明白了。
窗外梧桐叶沙沙响着,桌上的茶汤正冒出缕缕热气。在这个总让人联想到实验室和图书馆的校园里,能有这么个飘着茶香的小天地,确实是件挺美好的事。也许很多年后,这些学生还会记得,在大学里除了教室和宿舍,还有个可以静静品茶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