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州火车站附近站街,周边街巷寻访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7:09:54 来源:原创内容

梅州火车站对面的巷子口,老陈正把热气腾腾的蒸笼揭开,白色水雾瞬间模糊了站前广场的钟楼。我站在斑马线这头等红灯,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来这里接亲戚,那时连天桥都还没修。

拐进中山二路的巷弄,青石板路面被雨水泡得发亮。有位阿婆坐在门槛上拣豆角,竹篮里的豆角水灵灵的,一看就是自家种的。“后生仔,找地方喝茶吗?”阿婆朝我笑笑,眼角的皱纹像绽开的菊花。她说的“喝茶”其实包含了喝客家擂茶、吃仙人粄的整套功夫。

街角飘来的茶香

跟着茶香往深处走,竟发现叁家并排的擂茶铺子。最里头那家的老板娘正在擂钵里研磨薄荷和茶叶,木杵撞击陶钵的声音像在敲奏打击乐。“我们在这做了叁十多年啦。”她说话时手上的动作没停,“以前火车站没扩建时,铺子正对着月台呢。”

坐在矮凳上喝擂茶时,看见墙上有张泛黄的照片。原来是九十年代的老街景,那时候沿街都是挑着担子卖叁及第汤的摊贩。现在虽然改成了店面,但那份热闹劲儿倒是一点没少。

隔壁桌的老伯听说我在附近转悠,热情地指着西边说:“你去金利来大街看看嘛,那边晚上可热闹了。”他说的热闹,是指大排档里滋滋作响的梅菜扣肉,还有煲仔饭飘出的焦香。

说来也怪,虽然地处火车站附近,这片街巷却丝毫不见匆忙。修表铺的老师傅戴着单眼放大镜,还在用叁十年前的老手艺;骑楼下卖竹编的店家,慢悠悠地编着新到的黄竹。时间在这里,仿佛被客家米酒的醇香熏得走不动道。

在巷子转角遇到个有意思的招牌——“车站照相馆”。推开玻璃门,墙上还挂着胶片时代的样片。老板正在给一对小情侣拍证件照,背景布还是那种老式的天蓝色。“现在大家都用手机拍啦。”他不好意思地笑笑,“不过附近的街坊还是喜欢来我这里,说是有烟火气。”

藏在市声里的老手艺

快走到巷尾时,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酱香味。顺着味道找去,竟是家专做猪油糖的小作坊。老师傅用大铁锅熬着猪油和麦芽糖,旁边等着几个放学的小孩。“每天就做这一锅,”老师傅擦擦汗,“多了就顾不上火候了。”

站在巷口回望,夕阳正好给青瓦屋顶镀了层金箔。卖酿豆腐的店家开始摆出桌椅,炒田螺的香味顺着风飘过来。几个刚下火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,循着香味就坐下了。

这片围绕着火车站的街巷,像是个藏着故事的百宝箱。每次来都能发现新的惊喜,可能是某扇木门上新贴的门神,也可能是某家小店新添的客家腌面。火车站日夜吞吐着来来往往的人流,而这些巷弄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,用冒着热气的食物和淳朴的乡音,留住每个过客的脚步。

夜幕降临时,街灯次第亮起。车站广场上传来大巴的报站声,而巷子里的喧闹才刚刚开始。卖艾粄的阿姨点亮了招牌灯箱,灯光映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,像是撒了一地碎金子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