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平泄火的小巷子,南平消愁的小巷口
南平泄火的小巷子
这条巷子窄得只能容两个人侧身通过,青石板被磨得油光发亮,墙角长着厚厚的青苔。住在巷口的陈伯总爱坐在竹椅上摇蒲扇,看见熟人就慢悠悠地问:“今天心里头堵着事儿啦?”
巷子深处有家开了叁十年的铁匠铺,老邓抢锤子的声音特别有意思。叮——当——每一声都像要把什么沉重的东西砸碎。隔壁面馆的老周说,他年轻时跟媳妇吵架就来这儿站着,听上半小时,心里那团火就莫名其妙熄了。
前天下午,我碰见个穿西装的中年人在巷子里来回走。他手机贴着耳朵,语气越来越急:“这个数真的不能再让了……”走到铁匠铺门口时,老邓正好抡起锤子,咣当一声巨响。那人突然停下来,对着电话说:“算了,就按你说的办吧。”
挂掉电话,他在老邓铺子前的石阶上坐了会儿。老邓递过去一碗凉茶,他接过来一口喝完,长长吐出口气。这个南平泄火的小巷子,就是这样不言不语地,把很多人心里那点焦躁都接住了。
南平消愁的小巷口
巷口和巷尾完全是两个世界。走出这条南平消愁的小巷口,外面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。但奇怪的是,很多人明明已经走出去了,过几天又会绕回来。
修鞋的老吴在巷口摆了二十年摊。他说最记得有个姑娘,每次失恋都来他这儿修同一双鞋。其实鞋跟早就修过叁四回,但她就是固执地要来。“吴叔,再补一次吧。”老吴也不多问,低头缝线时,姑娘就安静地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。
等鞋修好了,她穿上走两步,会突然笑起来:“好像又能好好走路了。”这时老吴才慢条斯理地说:“鞋合脚了,路就好走了。”这话听着是说鞋,又好像在说别的什么。
巷口那棵大榕树下,傍晚总聚着几个下棋的老人。他们的棋下得极慢,一步棋能想上半天。有个住在附近的设计师常来观战,他说看老人家下棋比做心理辅导还有用——明明自己是来看棋的,看着看着,却把自己的难题给看通了。
这条巷子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让人能慢下来。现在的人活得太急了,心里憋着火,愁得发慌,都需要找个地方喘口气。铁匠铺的敲打声,老吴的修鞋摊,榕树下的棋局,都在无声地说:急什么,天又不会塌下来。
昨天黄昏,我又看见那个穿西装的中年人。这次他没打电话,就安静地坐在榕树下看棋。临走时,他对着老吴点点头,老吴也回了个眼神。这条南平泄火的小巷子,就这样成了很多人心照不宣的秘密基地。
陈伯还是摇着他的蒲扇,看见我就笑:“今天天气几好。”是啊,天气真好。巷子里的穿堂风凉丝丝的,吹得人心里那点燥热,不知什么时候就散了。